1.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最大程度的将课堂的民主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表现出来。这样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更加有助于营造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心灵上的有效交流。其次,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物,并且在对其做分析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创造一种课堂人文环境。学生处于一种人文性的教学环境中,更加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感受初中语文作品的神韵、作者内心世界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帮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茫然状态的初中学生找准方向,提升精神修养和精神内涵。此外,优化评估制度。在人文教育中,各种与学生相关的制度的确定和修改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和前提,一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语文教学的特性。不断改革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多元化和系统化,改革传统中单纯以最终卷面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方式,更加重视过程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评价机制的制约下以为追求成绩的提升,而是有时间和经历去拓展语文知识面,提升语文涵养
2.善于运用先进的语文教学方法
2.1采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重视知识点的传递和讲解,而应该更加重视知识的引导和问题的启发,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学才能够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语文探知的乐趣,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向小组提出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突破口的线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将肃穆崇敬作为“突破口”;《天净沙秋思》将清静悲凉为“突破口”,突破口的揭露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的精髓之处,为学生整个文章的思考指明一个方向[2]。从而,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索或者小组探讨,去顺藤摸瓜,逐渐打开思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作者达成共识。
2.2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在课中的实施包括五大环节,即:对学群学、展示、导学案整理、反馈达标和自主反思。
1)对学群学。在正式展开课堂教学后,第一个环节便是对学和群学。所谓“对学”,即两学力相差不大的学生为一组,开展相互合作和相互探究的学习。所谓“群学”,即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学力相差不大的学生为一组,开展相互合作和相互探究的学习。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一次又一次的巩固所学知识,而且交流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相互讨论,使整个班集体更加团结,语文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2)展示。经过激励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都得出了问题的答案,这就进入到研究成果的展示阶段。成果展示员可以让学生自主推选,也可以由教师随机抽取。当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不积极主动时,教师可以让其展示本组研究结果,以此来激励他下次要更积极主动。
3)导学案整理。通过以上分组讨论,将每个小的语文知识点都解决之后,需要将其串联进行串联和规整,形成一个相互联通的知识网络,最终形成本小节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做到总-分-总。
4)反馈达标。在导学案教学方法中,反馈达标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我反馈、同桌互查、全班打乱检查,小组长随机检查、教师随机抽查、达标测评、自助式作业等。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反馈达标环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多采用自我反馈的方式,而对于学习被动,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教师要加大抽查频率,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党群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