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

  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长征》《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渗透是一个具有广阔挖掘空间的教育与科研课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合理调整,认真分析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任务,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贯彻到课堂中,促进小学生的审美精神与个性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2.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3.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4.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5.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策略论文

6.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7.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

8.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