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为了适应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论文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基础。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

  一、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标准是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纵横向比较的基本依据。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体系应主要通过三个维度建立健全:(1)建立国标,按照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制定实施高职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建立行标,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定实施相关专业人才评价标准;(3)建立校标,每所高职院校根据国标、行标和学校实际,制定实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高职专业新目录和设置新规定的颁布实施,是高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重大契机。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需求,更加注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强、而在特,做到人有我强、人有我特。

  三、加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改到深处是教育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专业。高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在“十二五”期间联合实施的“高校教学工程”中,专门部署1500个专业点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启动实施了“四卓越”计划,即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探索建立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搭建相应平台,大胆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实践育人的极端重要性。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加强实验、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基本条件建设,多让学生去动手、去练习、去锻炼、去参与。应健全制度、完善保障、全面覆盖,力争让每一名高校生都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六、加强高校自我评估

  评估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树立质量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建设和保障体系,加强自我评估。应重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教学质量实行常态化监控。应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广泛接受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以及专业机构的监督和点评。

  七、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应按照“高教质量30条”的要求,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帮扶、发展平台,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以及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服务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之,高职院校的质量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主要社会功能的质量提升,关键是学校各项中心工作水平的提升,前提是校内管理、服务及各项基础性保障条件的质量提升,以上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培养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杨道宇.学生实践能力的三维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