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对策论文(3)

时间:2021-08-31

第3篇:中专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学对策探讨

  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教学体制的改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学校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学生成长方面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职业中专学校是中等教育的进一步充实,且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新时期背景下,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式。因此,联系职业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并在分析与探讨体育教学对其价值观影响的基础上改善中专体育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价值观概述

  价值观是一种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思维感官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认知、解析、判别等心理活动基础上对事物是非作出正确的辨别,从而充分发挥出人、事、物的作用与价值。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产生于社会实践中,其观点主要由价值的定义、价值的评判、价值的构建组成。价值观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体现,其中目标的追求更为重要;二是人的价值尺度、行为标准的体现,或者可以理解为行为所遵循的标准与原则。一定程度上说,价值观的形成对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且起着积极指导作用。

  (二)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一方面,价值观是人们认识水平的体现。一般而言,思维感官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所以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与评判的直接反馈,也是体现实际生活中主观思维主要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人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性,其中人的社会行为的体现是最为突出的展现。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社会行为,即人的社会行为的认可程度取决于价值观的影响,正确价值观影响下,往往人的社会行为普遍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与认可;错误价值观影响下,人的社会行为则受到社会大众的谴责与反对,主要是因为错误价值观会引起一系列不良行为,如斗殴、违反法律法规、偷窃等。

  此外,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支持。自然与人文环境对价值观的影响与价值观的形成息息相关,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以便于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难处;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人的性格特征,一般坚毅不屈、尊重他人爱护自己的性格特征深受价值观的影响,也就是说价值观对其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价值观还对人有着积极引导作用,即帮助人们相信理想并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行动。

  二、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专体育教学,且此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加之体育课程不属于高考考试的范畴,所以体育学科一直没有受到学校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从学校角度而言,学校在聘请体育教师时没有考虑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要是体育教师就可以,且没有对体育教师规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甚至部分学校直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暂任体育教师;从教师角度而言,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没有深刻的认识,认识体育教学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甚至有时会把体育教学时间让给其他学科的教师,即其他学科教师利用体育课时间讲述他们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角度而言,受教师对体育教学不重视性的影响,加之体育教学枯燥单一,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学习都没有兴趣,宁可选择在教室自习。

  (二)考试评分模式长期保持单一性

  大多数职业中专体育学科的考试评分方式都长期保持单一性,在体育学科考试中,过分注重相关运动项目的成绩,且将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体育学科考试评分的主要依据以及代替学生实际课堂的成绩,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身体素质等内容的考核,这样的考试评分模式与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与质量背道而驰,从而阻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体育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相关统计调查,大多数职业中专体育学科的课程设置都不合理,一般体育学科一学期的学时大概是三十多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的学时更少,只有三个学时左右。由此可见中专体育学科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教授学生其他教学内容,甚至有时连基础体育运动知识都无法完全教授。

  三、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实施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一方面不断设计与创新中专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升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在层次化教学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与身体素质进行分组,且每个小组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都不同,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总之,层次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身体促进”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

  (二)探索快乐体育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好奇与兴趣,他们才会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因而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且是引导学生“娱乐缓压”价值取向的关键。职业中专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即需要改善教师示范学生反复模仿的方式,应营造一种快乐体育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实施合作学习

  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模仿的榜样,一般而言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长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的人生启蒙教师。因此,在实践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人际交往”的价值取向。

  (四)体育与德育相结合

  体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旨在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思想观念,既要重新认知体育运动的概念又要正确对待体育运动结果;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个体服务于集体的思想,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避免出现部分学生为了个人成败而作出不合理行为的现象,从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此外,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的有效结合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