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包括德育课与职业素养教育两个方面,实现德育课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德育课与职业素养课异中有同,两者整合不仅必要而且有可能性,如何实现两的融合就需要德育创新。两者的融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企业文化教育为纽带,健全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打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打造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一、引言
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目前开设的课程为德育课,是非学历教育,学院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德育课是以就业为导向,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职业素养为主线,重在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实现德育课与职业素养两者的融合呢?这就需要德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德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南京技师学院这两方面融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校的做法及经验,对如何促进两者融合进行探析。
二、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德育课的内涵和特点。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是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我院德育课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观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教育。总之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我院的学生一般16-21岁之间,成绩中下等,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挫折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进取心,求职的需要来职校学习。其次以生为本性。课程内容从思想实际、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心理健康、军训必读、安全教育读本、学籍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校本教材。最后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第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职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这其中专业素养是第一位的,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养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具体分析职业素养包含的要素,职业道德属于自律范围,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提高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容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发展。职业素养行为和技能教育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帮助适应学生胜任未来工作,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两者融合的迫切性
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这说迫切需要将德育课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学校德育要贴进实际、贴进职业、贴进社会。学生岗位实践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进行生产实践操作外,更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德育课教学要贴进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人,有目的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今后成为好员工奠定基础。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德才兼备,学生因自身的工作实践欠缺,在德与才中属有德无才,选用标准往往是培养使用。德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技能不足企业可以培养,但品德欠缺则是企业用人的大忌,即使再有才华也只能限制使用,待企业找到合适人选则会有被清出的可能性。德育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将职业素养融入德育教学,需要人们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德育创新,创新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切实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德为先的人才模式。
四、两者融合的途径
第一,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导向,创新德育观念。大力进行教材改革,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除技能过关,有实践能力之外,更侧重培养学生爱国爱民、诚实做人、诚实生产、诚实经营,社会成员都应有制造合格产品的品牌理念,创造中国的奢侈品,需要更多的诚信公民,倡导社会和谐需要从社会的每个个体做起。树立职业院校德育的特色观念,职业素养是其核心。注重价值观、择业教育观、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发展。确立职业院校德育的实践观念理论与实践1∶1,理实一体,将师授转化为学生的内心观念,德育课实行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做,学生悟,做中学,学中做,打破教师传授的主讲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游戏、案例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教师进学教学授课情景设计和点评。将职业素养中所要求的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等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由于这是一个变化迅猛的世界,客观上学校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脱节,大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可能到三年级就过时一半了,所以德育课要培养学生开放的观念。让学生放眼看世界,放手实践。放飞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机械地成为“砌墙”工人。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中介,德育创新应把职业创造能力放显著位置。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主要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当然一提到科研,有人会认为那是高科技,其实,许多家庭主妇、甚至儿童都获得了专利权,每个产业工人只要从岗位需求出发,简化下生产工艺程序,节约下资源、制造岗位需要的工具、设施等,也就是俗话说的“眼睛里要有活”,都是自主创新,所以研发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就如中国许多大国工匠们他们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科技人才可以人才引进,但千千万万的一线产业工人是无法替代的。人才培养需要用校园文化去熏陶学生,编制职业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规范,提升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生会、社团、值周等学生活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服从、适应职业生活。
引进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教育,引进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探索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深化养成教育。建立学校、系部、班主任、学生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职业素质考核证书制度,制定学生职业素质积分卡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等方面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档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档案,并将此结果作为奖学金、毕业生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此外还正在探索将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纳入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细则,形成科学、完善、长效的育人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相关文章:
5.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