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导游词大全(2)

时间:2021-08-31

  近年来,我县以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以吃绿、住绿、游绿、购绿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春看山花烂漫、夏吟绿树成荫、秋观五彩山峦、冬赏林海雪原”的“四看”及“春吃山野菜、夏喝全羊汤、秋炖蛤什蟆、冬吃杀猪菜”的“四吃”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全县形成了沈通线和抚金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的中华寺风景区、关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石文大河峪观光采摘园、白鹭岛风景区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我县的旅游亮点。

  现在汽车行驶的公路就是抚顺县的景观路——沈通线公路,它作为抚顺县的旅游精品景观带全长78公里,西起拉古中华寺、东至马圈子天女山,横穿抚顺市南部地区,线上分布中华寺、关山湖、三块石三个重点旅游景区,以及毛公国防教育基地、石文大河峪观光采摘园、天女山自然风景区等8大景点和度假山庄,是休闲度假的精品线。沿线“山、水、林、田、路、村”的综合改造,公路两旁栽植的白桦、枫树,开发的绿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均增加了抚顺县的旅游内涵。沈通线已经成为了一条文明景观带,与其周边景点组成了抚顺县旅游产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拉古乡,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拉古乡名称的由来,拉古乡是以政府驻地拉古村为名。而拉古村则得名于清康熙年间翰林院大学士车克死后,将骨殖瓶运于此地埋葬,于是在雍正年间便称“拉骨峪”,后改称为拉古峪,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拉古村。拉古乡是一块如彩带般的土地,它靠近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距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40公里,距桃仙机场30公里,距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大连400公里,省二级公路贯通境内南北,两条国道交叉横越东西,还有一条铁路运输专用线横跨乡里,交通优势特别明显。拉古乡域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耕地38573亩,水田2340亩,旱田36233亩,林地5.4万亩,森林覆盖率34.63%。这里居住着勤劳朴实的人民,总人口16723人,其中农业人口15324人,非农业人口1399人,除汉族外,还有满、回、鲜、蒙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甜蜜的种子,建设美好的家园。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2006年,县委、县政府在拉古乡成立了冶金铸造工业园区,是抚顺县五大工业园区之一,截止2007年,园区内已引进包括罕王、新钢在内的工业项目13个,引进资金7.9亿元。随着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县大部分工业企业将集中在拉古工业园区,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境内以中华寺风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华寺风景区,抚顺与沈阳同山同水、同根同源,千年古刹中华寺就坐落于两城之间,沈抚同城、旅游先行,中华寺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了沈抚地区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中华寺始建于唐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抚顺县拉古乡刘山村拉古河畔与沈阳市东陵区王滨乡接壤,距沈阳30公里,车程不超过1小时。规划面积60公顷,建筑面积8307平方米,是自然与人文荟萃的宗教名山,以往文人学士,寻仙访道,平民百姓烧香拜会都要到这里来完成他们的宿愿。现在的中华寺风景区由中华寺、中华万寿宫、中华万佛塔、高僧塔院、念佛堂、讲经堂、佛家墓园和观音洞等多处景观组成,整体建筑风格呈现大唐风韵,简约而不失庄重,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到中华寺将欣赏到宏伟的殿堂、巍峨的宝塔、精美的造像和令人赞叹的绘画艺术、石刻艺术,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和佛道教节日举行大型法会时,来此观光旅游,降香朝拜,更别有一翻情趣。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石文镇,石文镇原称石文厂、石灰厂、十围场、石佛厂。据传,明朝前期,此地山林茂密,荆棘丛生,为禽兽潜踪之地,故皇家于此设围场,经常来此狩猎,而得名“十围场”。1905年日俄战争,俄人占据此地时称“石灰厂”,其意义不详。至清末,更名为“石文厂”以象征文雅之意,今称石文。石文镇位于抚顺县南部,距市区(县政府驻地)25公里,东与救兵乡相邻,西与拉古乡相接,东南与峡河乡一岭之隔,西南与海浪乡彼此接壤,北与望花区塔峪镇毗连。沈环、沈通线公路纵横全镇,直达本溪市。全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山林11.47万亩,耕地3.722万亩,其中旱田2.83万亩。全镇所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6433户,24950人,其中农业人口19488人。石文河上游有英守、官山、通什三座水库,蓄水量达1500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8000亩。全镇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逐渐形成了棚菜、果树、蛋鸡、裸地菜、绒山羊、柞蚕六大产业。工业以铁矿开采、冶炼、塑料、橡胶、建材、电器元件制造为主,罕王集团直接还原铁有限公司、抚顺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富民、工业兴镇”是石文的发展思路,“创建卫星城镇,打造和谐石文”是石文的发展目标。小城镇功能日趋完善,餐饮服务和运输等各业比较发达。该镇曾荣获县先进党委、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镇、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经济发展先进镇、市文明乡镇、省市安全文明乡镇等三十余项荣誉称号,涌现的全国文明村——毛公村、省级文明村——三家子村,已成为抚顺市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毛公村。关于毛公村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据说清朝有一木匠姓毛名公,在此地定居,老人办事公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将该村取名为毛公堡,简称毛公。毛公村位于抚顺县石文镇,距抚顺市区30公里,苏边线贯穿全境,沈通线与沈环公路均从该村附近经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两个自然村,399户,1319口人,共有耕地2029亩,集体山林57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2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2005年底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批文明村。毛公国防教育基地以国防教育训练为主线,进行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革命传统及毛公村现代文明),通过开展参观军营、武器装备、训练器械,实弹射击,体验军营生活等项目,达到“感受一日兵”的目的。同时还开展农村生态旅游,以此来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文明村----毛公村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