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产品的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指的是生产产品的一些间接费用,例如多种产品共需的共同材料、共同人工、车间的动力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机器的折旧等,这部分费用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不能直接地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产品,这些费用发生的对象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个产品,因此在核算某单一产品的成本时,必须人为地将制造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分摊。
如何分摊制造费用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下,假设制造费用的分配和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有关,通常将制造费用按照产品所消耗的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分配给各个产品。例如,某车间共生产A、B两种产品,假设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工时分配给各个产品,制造费用一共发生30000元,两种产品发生的人工工时总数分别为100小时和200小时,那么单位人工工时所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00元[30000÷(100+200)],因此两种产品所分担的制造费用分别为10000元(100×100)和20000元(100×200)。在过去比较落后的工业时代,这样的分配方式基本合理,原因在于那时候的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组成,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少,即使制造费用的分配并不精确,但是也不会对管理层的决策有大的影响,而在当前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制造技术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数控车床、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车间生产监督、生产过程电脑控制和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自动化生产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甚至不会发生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是唯一的直接生产成本,那么间接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的需求。
2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叫ABC(Activity—Based CostingSystem)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弥补传统的成本法产生的。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引起了作业活动的发生,这些作业活动包括生产过程的监督、机器的安装等,产品的形成需要耗用这些作业,而这些作业活动消耗了企业的资源,从而最终导致了成本的发生。由此可见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作业,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作业成本法的步骤包括:
(1)研究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所有作业,常见的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的作业包括生产的监督、机器的安装调试、原材料在车间的转移以及原材料的购买,这些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不同的间接活动即是不同的作业中心;
(2)计算每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3)识别出引起每种成本中心发生的因素,这种因素被称为成本动因,例如机器安装调试的成本动因是调试次数,原材料购买的成本动因是购买次数;
(4)根据2和3计算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单位成本动因=作业中心总成本/成本动因总数;
(5)计算生产每件产品所需的每种成本动因的数量;
(6)用单位成本动因成本以及生产每件产品所需的每种成本动因的数量计算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
(7)根据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总额计算产品的成本。
3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对比
A、B两种轴承的售价分别为340元和460元,其中A轴承是一种很常见的轴承,是企业的主打产品,跟其他同行业公司相比,销售情况并不好,通过销售部门调查发现,远大公司的A轴承销售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比其他公司要高,因此远大采取了降价的方式促销,价格一直降到340元,比单位产品成本只高出16。8元,但是销售情况却依旧不理想。
B轴承是企业的新产品,远大公司刚刚开始试销售,难度系数比A轴承要高很多,因此远大公司将B轴承的定价定的比较高,比成本高出96。8元,即使如此,据销售部门反映顾客对B轴承的需求非常旺盛,销售部门反映顾客认为远大公司的B轴承与其他公司比非常便宜。管理层很疑惑为什么定价比成本高出96。8元,顾客却依旧反映此轴承售价很便宜。
传统成本法下,由于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导致产品成本极大扭曲,从而影响了公司管理层的定价策略。以传统成本法为基础的A轴承的定价偏高,而B轴承的定价过低,由于B轴承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新产品,制造费用的耗费比较高,而此制造费用的发生并不与人工工时成正比,因此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并不准确。
而在作业成本法下,将制造费用分类,详细追溯了制造费用发生的原因,更有利于管理层控制成本并帮助管理者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例如,从表7可以看出B轴承虽然产量比A轴承低很多,但是生产协调所花费的费用却比A产品还高,质量控制所花费的费用和A轴承也相差不多,所以管理层应该加强B轴承的生产协调效率,并需找途径降低花费在B轴承上的质量控制的时间。由此案例可见,如今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与产品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或者人工工时成比例,所以传统的成本法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适用,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法更准确,更符合管理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