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的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从台怀中心区沿公路南下至杨柏峪村,转向西过清水河,行数百米,就来到南山寺所坐落的山脚下了。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计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极乐寺,上三层名佑国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南山寺是它们的总称。该寺创建于元代,以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所立石碑为证,当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九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他同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民国初年,由东北信徒捐资,普济和尚将原有的极乐寺、佑国寺、善德堂三处合建在一起,称为南山寺。普济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壮观,连续动工二十三年,后因“七七事变”停工未竣。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样式别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

南山寺的导游词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台山南山寺,有着同样的气势和风姿。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寺院最下面有一堵大影壁,长十七点三米,高约八米,石彻底座,砖砌壁身,顶部壁檐有砖雕,壁面嵌有汉白玉石,上刻题词和对联。左边的石刻对联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边的石刻对联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中间圆形的石面上也刻有同样内容的字迹。从影壁旁入寺院,首先登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台阶尽头的高台上,立有二座高大的石牌楼,长十二点八米,宽一点六米,高约九米。牌楼下有三个门洞,上分三层楼头,一层比一层内缩,居中的楼头最高,两侧配以对称的分层次的四个楼头。中门洞额的石面上题有“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乎”字样。两个边门的外侧和内侧,都刻有楹联。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石刻题词和对联。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下层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刻有“八洞神仙”图,边侧刻一副对联。钟楼背面门洞两旁,又有两个小门洞,内砌二十八层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有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就把神韵显示出来,足见其刀法的纯熟。高层的本建筑上,涂金着彩,十分华丽。南山寺的大钟楼,石建和木建相结合,石刻人物花卉和石刻题字相结合,石雕和彩绘相结合,很有特点。游人穿过大门洞,登小门洞内的二十八级暗石阶上楼,可凭栏观光。

  大钟楼左侧是一个院落,东面有一座小殿,上挂“敕建极乐寺”匾额,殿前立元代石碑—通,清代石碑数通。至此,方显出南山寺的古朴气氛。小径左侧。又有一个门,门旁有砖砌建筑的钟鼓二楼,入内是一个四合大院,大院正西经北向南的就是南山寺现存塑像设置最完整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为泥塑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两个大弟子,再前正中为石雕文殊骑狮像。左侧为石雕送子观音像,观音菩萨慈爱地把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护抱,一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观音菩萨的背后,卷起凹石,表示山洞的样子,这座雕像形象十分生动。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菩萨伸出的十八臂作出各种姿势,下踩一朵莲蓬,身边眼两头小象,看上去翩翩欲飞。大殿两侧的泥塑十八罗汉,其工艺水平之高,在五台山所有大雄宝殿内同类塑像中首屈一指。罗汉的个性鲜明,有的疾恶如仇,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一个个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所靠的山墙内壁上有壁画,左侧壁画为释迦牟尼佛传记,右侧壁画为唐僧取经。殿门内额上挂一竖匾,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四字。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人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南山寺堪称石雕艺术的宝库。游人到此,如同湖览雕刻艺术的画廊,使您的情感飞向天上人间合为一体的浪漫境界,并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