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习题答案

时间:2021-08-31

  论积贮疏

  贾谊

  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③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④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孅至悉也 悉:熟悉

  B.世之有饥穰 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义词,指荒年

  C.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蹶:尽,用尽

  D.国胡以相恤 恤:救济

  10.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足而可治者 吾尝跂而望矣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若属皆且为所虏

  C.禹、汤被之矣 填然鼓之

  D.何为而不成 为击破沛公军

  11.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统治者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⑤⑥ D.①③④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三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四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1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8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2分)

  (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3分)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3分)

  参考答案

  9.A(解析:A.悉:周全完备)

  10.B(A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副词,将要。C代词;助词,凑足音节,不译D动词,做;介词,替。)

  11. C (①是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论点。③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是正面阐释。④首先引用管子之言,提出古之治天下是“重积贮”的,是正面阐释。)

  12.A(解析:B.文章第二段没有“古今对比”和理论分析;C.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13.(1)这两种灾害(或译作:“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和“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两种祸患,也算正确)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残贼”1分,宾语前置的句式翻译出来1分)

  (2)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为”“阽危”各1分,反问句式1分)

  (3)(有了雄厚的物质储备)使敌人(或:敌对的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怀、附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