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2)

时间:2021-08-31

知识空间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图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拓展探究

  1.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