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没有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出发,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他们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从此,他们的人生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并驾齐驱,被世人誉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并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孩子的兴奋点,善于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苏洵深切懂得这一点。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复杂、系统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孩子们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不是那样痴迷于读书,怎么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了,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真正说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孩子的未来父母总是充满了期盼,从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很多家长就一门心思的为孩子打算,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成龙成凤,所以从小就安排孩子学这、学那,也不管孩子的感受和兴趣,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心生厌恶,这还能有好的效果吗?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是我们家长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谈点我教育孩子的体会。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个性加以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的孩子虽是一个男孩,却很文静,坐得住,无论做什么都很专心。根据儿子的这些特点,我们常陪儿子玩积木、下跳棋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和儿子一起看动画片,帮助他分清是非;我们还有意识的买一些简单、易懂并有插图的故事书和儿子一起看,并读给他听,培养他对读书、识字的兴趣。儿子记性很好,听过几次的故事,就能再讲给别人听,为此常得到他人的夸奖,这极大的增强了儿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子常常要求我们给他买书。儿子上小学后,学会了拼音和使用工具书——字典,我们就买一些带有拼音的儿童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寓言故事等,让儿子自己读,有不认识或不懂的字就自己查字典弄懂,这既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又能让儿子从故事中学会一些做人处事的简单道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在我儿子已上小学二年级,他很喜欢上学读书,在学校表现不错,从无厌学的反映。
有了学习的兴趣,还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儿子上小学之后,我们给儿子订了一条规矩——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温习功课。作业没完成之前,不能玩耍,也不许开饭。刚开始儿子有些不适应。从尽情玩耍的幼儿园到整天上课的学校,一放学就想放松一下,想看动画片,但我们丝毫不让步,想看动画片和玩,可以,但必须等作业完成后,我们还可以陪着玩,儿子只好照办。可小孩子爱玩是天性,当然也就难免违规,有一次放学后,路过一家商店,里面正在播放《猫和老鼠》,这下可把儿子看动画片的瘾给勾出来了,一回家,放下书包,找出碟子就开始看,一直到我们下班回家才赶紧去做作业。平常我们家都是五点半吃晚饭,六点钟,儿子看少儿节目,八点半准备睡觉。可是那天都快七点了,爷爷、奶奶早将饭菜端上了桌,由于儿子作业没做完,我们都没动筷子。儿子忍不住向我求饶。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我们等你做完作业。结果全家人快八点钟才吃晚饭。我对吃得狼吞虎咽的儿子说:因为你没及时做完作业,耽误了全家人开饭,而且饭后半小时的少儿节目及散步等都不能进行了。
这一次,儿子领教了什么事都没有做作业、温习功课重要,从此,放学进家门就温习功课,做作业成了儿子的自觉习惯。饭前完成作业是一个硬指标,也是我们家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作业完成了,儿子怎么玩都行,我们不再干涉,因为那时间是他省出来的,是对他抓紧时间的奖励。
再有就是家长也应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儿子上小学开始,无论多忙,我们每天都坚持仔细地检查儿子的作业,如有错误,及时让他改正。这样能让儿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很重视他和他的学习情况,也避免了儿子做作业马虎、应付了事。
儿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师的教导,又有过硬制度的约束,再加上适当的奖励措施,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一直很不错。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也许他们会摔倒在地碰破了皮,也许会因为伙伴的之间误会而伤心哭泣,也许会因为某个愿望未实现而灰心失望。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这些事情,即使能够关注,也会因为过度的关注而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因此,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空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翱翔。我们经常会看到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不但每天接送孩子,而且替他们背书包,一直把孩子送到座位上,甚至就连一个椅垫也要亲自为孩子放好。试想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你的照顾,你又会照顾他几时呢?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学习,母亲就连洗袜子的小事也不让孩子做。后来,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母亲又随之在高中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同样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依然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也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最后,孩子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母亲这下总算可以歇歇了。没想到,开学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被迫退学。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让人悲哀。一个原本美好的心愿就这样被母亲的极度溺爱给毁掉了。其实大家应该看到,离开了你的怀抱,孩子们也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到的,就像在家里平时不会扫地的孩子在学校为了显示他的才能,也渐渐地学会了。平时很淘气的孩子也会安静地坐下来上课了,其实就是因为家长给了孩子太多太多的保护,才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总也离不开你的保护伞。什么东西都要学习才会的,不给孩子机会锻炼他怎么能会?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怕交
给孩子任务后弄得满身是伤。另外还觉得孩子做不好,笨手笨脚的,让孩子做点事情自己还得在后面跟着收拾,甚至认为孩子一心读好书就够了,但是我们会老的,孩子将来也会有家庭,他离开了你,能独立生活吗?现在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即使他们一次做不好,两次做不会,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渐渐地学会了很多事情,给了你很大的意外。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同样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