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

时间:2021-08-31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忧郁陶醉弥漫涟漪萦回孤苦伶仃家喻户晓

  (二)能围绕形象的刻画、情节的设计、语言的运用体会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体会“真挚的友谊能帮助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阴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注意查找工具书。

  ②读顺文,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声情并茂地朗读。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2.导入新课

  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那只蟋蟀躺在《蟋蟀在时报广场》里。40余年过去了,那只蟋蟀依然在嘹亮地鸣叫着。叫得使人心慌、叫得使人心动、叫得使人心疼、叫得使人心碎。在它的叫声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了解美国现代都市下层人民和流浪汉的生活状况,了解人性的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被誉为当代新童话标本的《蟋蟀在时报广场》。

  (二)活动过程

  1.略读活动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梗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

  ②时报广场除了有蟋蟀,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划出,并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在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吗?

  2.思考活动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然后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3.交流活动

  (1)关于角色

  ①老鼠塔克猫儿哈里小学生马里奥蟋蟀切斯特音乐教师斯梅德利先生马里奥的父母。

  ②正直的蟋蟀、精明的老鼠、宽厚的猫儿,无不形象鲜明,生动可爱。如果说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是城市流浪者的拟人化形象,那么蟋蟀切斯特无疑是乡村流浪歌手的化身,小学生马里奥一家则是城市贫民的代表。切斯特,他的名字足以证明他是一只具有较高音乐天赋的蟋蟀。因为他的名字是柴可夫斯基与李斯特两位音乐家名字的混合。这不过是作家给他贴上的醒目标识,使我们不致将他与别的蟋蟀混同起来,其实他本人并没有那方面的自信,他最多能意识到自己是一名乡下的歌手。他为清澈的露珠欢呼,为芬芳的花朵歌唱,为寒冷与饥饿悲鸣,一切都来自他天然的情感。塔克老鼠与哈里猫,这两个“纽约佬”有相当丰富的生存经验、技能和阅历,他们熟悉都市犹如切斯特熟悉乡下一样。乔治·塞尔登将城市人的精神及习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塔克老鼠与哈里猫活脱脱就是两个纽约的居民。他们具有看风使舵的本领,凡事都能找到于己有利的一面,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切斯特会被这两个纽约佬教唆坏了,或者遭到他们的算计。塔克老鼠与哈里猫的本质不坏,他们不过是沾染了一些城里人的恶习而已。

  (2)关于故事

  ①概括情节并无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切斯特初到纽约、初露才华、误食钞票、答谢朋友、引发大火、广场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来自网!

  音乐会、塔克友情资助、指导学唱等。

  ②情节曲折动人。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节告诉读者: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一个乡下的蟋蟀偶然间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没有着落,是马里奥收留了切斯特,使他有了安身之所,是塔克和哈里使切斯特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坏美钞而遭到禁闭时,是塔克解囊相助使他重获自由。一个一无所有的乡下“人”,想要在大都市里生存下来已属不易,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更是谈何容易!可是来自乡下的切斯特却成功了。他的成功完全来自真情:是马里奥使得无家可归的切斯特有了归宿;是素不相识的音乐教师斯梅德利先生发现了切斯特的音乐才能,又是他的宣传,使切斯特家喻户晓,“人们积聚在报摊周围听切斯特演奏”,切斯特很快就成了广播和电视里的“新闻人物”。切斯特能够成为“纽约最著名的音乐家”,还得力于塔克的帮助,“他认定蟋蟀切斯特是很有才能的。他告诉切斯特,才能是宝贵的东西,绝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塔克自告奋勇做切斯特的“业务经理”,并“指导切斯特跟着收音机更好地学习人类的音乐”。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切斯特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作者通过蟋蟀切斯特的成功,热情地讴歌了友谊与真情。作者把蟋蟀切斯特在纽约的遭遇写得曲折而又深切感人。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文章中哪些描写显示了切斯特对朋友的忠诚?

  文中有很多,只要学生结合课文分析即可。

  2.课文中关于切斯特发音、唱歌、表演的描写有何特色?

  文中共有4次相关的描写,可让学生精读品味。

  第1次与音乐教师斯梅德利先生。

  第2次与塔克老鼠与哈里猫。

  第3次与马里奥一家。

  第4次广场音乐会。作者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如“马里奥的妈妈从来没有见过报摊周围挤满了这么多人……这一天,为了听切斯特的演奏,有七百八十三人上班迟到”。蟋蟀的演奏传到了大街上,“行人全都停下来倾听……在歌声飘荡萦回的那几分钟里,时报广场像黄昏时候的草地一样安静”。这些都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详略结合,侧面描写为主,是描写切斯特发音、唱歌、表演的特色。

  3.切斯特为什么念念不忘乡下的生活?作者的意图何在?

  作为一个乡村流浪歌手,蟋蟀切斯特虽然在纽约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他并没有归属感,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城市。这是一个带有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也有不少这样被称作“边缘人”的问题。正因为切斯特在乡下生活惯了,过惯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他虽然成了纽约最著名的音乐家,但却感到失去了自由,“他一向喜欢自由自在地歌唱,不习惯在规定的时间演奏规定的节目,也不喜欢别人盯着他看”。因此他怀念家乡的生活,“怀念故乡的草地、树墩和小溪,想念故乡的土拨鼠、野鸡、鸭子和兔子们”。正是这些原因使切斯特“念念不忘乡下的生活”。

  作者的意图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如:乔治·塞尔登在一个夜晚路过地铁车站时听到了一声蟋蟀的鸣叫,就想起了遥远的康涅狄克州,他的故乡。读一读余光中、鲁迅、黑塞·希门内斯……这些经典作家关于故乡的文字,我们就知道故乡是什么地方了。这只蟋蟀使我们找回了家的感觉。上路吧,跟着这只能找到快乐源泉的蟋蟀,走吧走吧走吧。所有获得成功、远离家乡,或生活在不幸中的人都应听听这只蟋蟀的鸣叫。惭愧,或者感动。

  (二)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蟋蟀在时报广场》教案】相关文章:

1.《蟋蟀的住宅》小学五年级教案

2.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3.《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4.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三篇

5.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6.《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设计

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8.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