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测试题(3)

时间:2021-08-31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选自《教师博览》)

  15.下列对文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中的“巨响”,指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B.“而是伴着一声呜咽”一句中的“呜咽”,指的是科学成果不被认可的悲哀。

  C.“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中的“特殊”,指那些对科学的不正确的、歪曲的思想方法。

  D.“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表明钱德拉塞卡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也精通数学。

  16.“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产生了哪些想法?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6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称钱德拉塞卡是“优雅的科学独行者”?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播种”的意思是:①播撒种植;②播撒种子。

  请以“播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中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A(B项应改为“千丝万缕”。C项“弥足珍贵”与前面的“更加”重复。D项“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2.C(A项“她的体育、音乐、演讲等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搭配不当,应改为“体育、音乐、演讲等方面她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B项“最富有的美国人中20%”表意不明。D项前后照应不周,应删去“能否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方式”中的“能否”一词)

  3.示例一: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就会有成果出现。示例二: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

  4.(1)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2)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二、5.C(季:末期)

  6.B(句②和句⑥不属于“直接表现”,句③与“恪守大义”无关)

  7.A(“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属于无中生有)

  8.(1)督军变了脸色,薛悌也惊慌地站起来制止他。(关键词有“失色”“止”等)(2)天意好像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有他姓之人来掌控这里。(关键词有“若”“制御”等)(3)如果可以延长国家福祉,保存社稷,我即使丧身灭族,也如同活着一样。(关键词有“苟”“虽”“犹”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堂隆,字升平,秦山平阳人,是山东高堂生的后代。年少做生员的时侯,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担任督邮。郡里的督军与太守薛悌争论是非时,叫着薛悌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手握宝剑叱责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历阶而上;赵王被迫弹奏秦筝,相如就献上缶(请秦王敲击)。面对臣下直呼他们的君王(的行为),是道义之人要出面讨伐的。”督军变了脸色,薛悌也惊慌地站起来制止他。后来(高堂隆)辞去职位,到济南躲避。建安十八年,太祖征召他担任丞相府军议掾,后来担任历城侯徽的文学侍从,调任(王国的)相国。徽在太祖丧期,不致哀思,反而去纵马游猎。高堂隆用大义严正劝谏,很有辅佐诱导的才能。黄初年间,担任堂阳长,因选拔成为平原王的老师。平原王做了皇帝,这就是魏明帝。他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骑马都尉。明帝初登帝位,群臣中有人认为应该举行宴会,高堂隆说:“唐尧、虞舜有帝王死后停止举乐的哀思,殷高宗即位后有三年不言的思虑,这样用盛德治国,和乐升平,荣光显耀于四境之外。”因此认为不应举行宴会,明帝尊敬地采纳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