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著名作家曾经答过中学教师根据他们的文章编制的阅读题,结果都大半答错。很多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不怎么做语文练习题,只是在课外看了不少的“闲书”。下面通过分析一些有问题试题,简单总结一下其中的问题。
一、试题缺乏梯度,低年级做高年段的题
例1、在( )里填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读沙漠,读出他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他普照万物的无私;( )。
这样的题目交给初三的学生去做,也许还不算特别难,但让初一的孩子就做这样的题是否难度太大了?我们的语文试题现在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状况,初一的试题毕业班的学生做不一定感到简单,初三的学生做不出的题,初一的学生可能完成得很好?我们的语文练习题缺乏基本的能力梯度。
二、胡乱联系,上纲上线
例2、从小兄弟(鲁迅《风筝》中的人物,“我”的弟弟)自己制作了精美的风筝一事看,他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
制作风筝应该是源自于自己的爱好,能上升到可贵的品质吗?参考答案有“创新”这样的词语,很牵强,这也谈不上什么品质问题!
三、违背常识,为编题而编题
例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繁星》(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予我的万缕柔丝。)一诗所表现的情境。
诗句所表达的情景不是一目了然吗,为什么还要“描绘”?即使能描绘,在语言上还能比《繁星》本身优美吗?我们应该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准确与恰当,而不是再去描绘。
例4、“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概括这节诗的内容:
如此简洁明了的语言,怎么还需要概括?换种叙述方式,只能是越说越多,成扩写了,哪还是“概括”?
【语文模拟试题练习】相关文章:
3.模拟试题提供练习
4.语文毕业模拟试题
6.语文模拟试题示例
8.税收模拟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