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指纹的特性和用途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

  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线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形的多少、长短也不同。据说,全世界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 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1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 第3段中“指纹的这些特征”包括(概括4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下面的句子是从第4段中抽出来的,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 处。(2分)

  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真神!

  5. 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不超过l0个字)(2分)

  答:本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日:“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日:“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日:“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日:“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竞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________ (2)药之可以即愈_________

  (3)且吾有大事未了_________ (4)闻言色动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苍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近读王选夫妇20世纪80年代初写给两个侄女的一封家书,其中谈到他们特别欣赏那种依靠坚持不懈的奋斗。长年累月下来最后获得成功的人,读过之后,我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拒绝急功近利的理念贯穿这封家书的始终。

  ②由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他的精神生活,而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又决定了他的精神状态,因此拒绝急功近利,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③那么,拒绝急功近利的精神境界从何而来呢?正如德国哲学家奥伊肯所说:“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滋润,不断净化.不断提升。我们向往的崇高境界当然不能靠上天的赐予,也不是一时灵感闪现所能带来的。从王选夫妇的这封家书中,我们顿悟:坦然拒绝急功近利的背后必然是一种崇高境界的支撑,而崇高境界是在人生历程中的艰苦奋斗与不倦跋涉中去一点一点构筑的。一个人眼界宽阔、胸襟坦荡、百折不挠、心态开放、气定神闲,取决于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驾驭能力,取决于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我反省,舍此,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你无法抗拒庸俗化的功利诱惑,你也无法走出急躁、浮夸、肤浅的怪圈。

  ④拒绝急功近利,对今天被极端物质主义裹挟下的我们,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忠告!学界常常感叹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庸俗,精神状态之功利,精神境界之低下,以致荣辱不辨,美丑不分.是非不清。于是我们看到,望子成龙而剥夺孩子童年欢乐的家长,梦想一夜暴富而不愿工作的“啃老族”,期盼著作等身而论文作假的知名教授,不愿坐“冷板凳”而剽窃成瘾的年轻学子:一切曾经潜滋暗长了台面的蝇营狗苟在潜移默化中一下子变得风生水起,肆行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