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采山》。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歌曲《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 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生动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采山的愉快心情

  2.设计意图: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音乐审美体验的整体把握。以“采山”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创设“走进大山——在山中(向大山问好、采蘑菇等采山活动)——告别大山”的音画情境并以此为主线,运用多样方法、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把一首简单、短小的歌曲,创编成丰满、立体、有音乐情境的多声部歌曲,并用歌声来塑造、表现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标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歌曲学唱,使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表现音乐,体会“采山”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2.在音乐情境中启发学生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引子和声响,完整演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动中、乐中”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 教学准备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来创设“采山”的音乐情境,将活动内容与画面、音乐相链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还需准备钢琴、歌片、红色水性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点)

  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山图片,通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想不想去看看呢?等问题激发学生走进大山的愿望。

  环节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法,通过PPT课件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融合在有趣的'“走进大山、模仿山中声音、采蘑菇大赛”活动中掌握。从而为歌曲学唱及情景演绎作好铺垫。

  片段一:“走进大山”。(点课例片段)看着山林画面听着采山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走进大山”的情境中进行投情表演,不仅激发学唱热情,还聆听熟悉了歌曲。

  片段二:“模仿山中声音”。通过模仿山谷回声(演示“哎罗??);雨声(点读)、小鸟声来启发学生进行气息、声音的训练,并通过”山林二重唱”(课例片段)练习尝试为歌曲加入二声部的声响伴唱,为歌曲演绎做好铺垫。

  紧接着我用课件创设了“采蘑菇比赛”的游戏活动(点),让学生先找出蘑菇大小、两朵一组的排列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按大赛要求合着音乐1、2、强、弱的节拍采蘑菇,(点音乐表演、点击“跳起舞的蘑菇图”)以此激发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主动感受歌曲两拍子的特点。接着(点)通过合着《采山》音乐“拍击蘑菇舞蹈节奏型”,(点拍演示)感受、认识十六分音符(点)。

  随后,引出歌中(点)重难点句第三句的学唱,(唱演),菇 0 采来 蘑菇 | 嫩又 鲜 0 |”,启发学生在读、模仿、跟琴唱的过程中掌握0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环节三:学唱歌曲,深入体验

  这一环节主要是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那么什么叫“采山”?山上有什么可采?有没有采过山?对于现在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很少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学生演唱时内心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学多媒体在这一环节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件中丰富的野果、(点)野菜、野花等画面,使音乐与学生生活经验链接,每一张图片都引来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哇”的赞叹声!最大限度激发了孩子们学唱歌曲的热情,增进对歌曲主题理解与情感表达。

  此外,歌曲学唱中,将歌片与音乐通过多媒体同时展示给学生,不仅便捷、直观、清晰,更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环节四:表现歌曲,拓展提升

  这块内容是对整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表现。即通过课件提示学生在演唱歌曲前加一个回声的引子,(点完整歌片)并在演唱中加入前面已练习的“鸟、雨声的伴唱,然后进行唱、跳、表演的综合演绎。最后,师生在即兴编唱“大山??再见??”的歌声中告别大山,结束本堂课。

  我执教的这节课,在08年浙江省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得到专家的好评,制作的录像课在o8年浙江省信息技术与课例整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总而言之,学生在这样的音乐课中获得的不只是会唱这首歌?用怎样的声音唱好歌?的经验,而是更多的音乐创造意识与审美体验。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进率。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在估数、猜数中,培养学生估数能力和数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读数、写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学策略

  1、 学情分析:已经完成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本节课是复习巩固该单元知识,并形成数感。

  2、 设计理念:借助教具(计数器),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有娱乐性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倡导合作学习。

  3、 教法:采用互动、合作

五、教学流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898到1000;一百一百地数,从800到1500;一十一十地数,从9960到10000.

  2、 写数: 三千零八( );九百三十( );七千( );八百五十六( );7个百4个十( );1个千1个百3个1( )。

  3、填空

  ( )、399、( )、401;2400、2500、( )、( )、2800.

  4、 在( )里填上“<”或“>”

  3856( )856 ; 500( )5000; 4130( )4050.

(二) 课堂练习设计

  1、 在计数器上拨三位数,写出2个并读一读;拨四位数写出2个并读一读。第38页第一题写在书上。交流汇报。

  2、 找规律,填一填(38页第2题)

  方法分析:先看前2个数,哪一数位上的数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3、307、754、371、7593读这4个数,再说一说各数中“7”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

  4、连一连(38页第4题)

  5、第39页5至8题

  6、第40页第9题

  提示: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个字,大约有多少行,最接近后面3个数的哪个数。

(三) 思维训练活动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五) 课后反思: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课堂练习的效率高,反馈快,纠错及时;作业反馈仍然有几个学生有问题,利用代管时间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