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会用“嘱咐”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会用“嘱咐”造句。

  四、说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五、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对学生的读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段和课文相关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着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蒲公英种子的自由、开心。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讲读第二、三小节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如第二小节中我抓住“嘱咐”这个词,先说一说太阳公公怎么嘱咐蒲公英,从而把握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的语气。指导读太阳公公的话时先利用课件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以及“黑黝黝的泥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从而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

  第三小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大声”、“放心”、“一定”、“准会”、 “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好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

  3、突出结果,明白道理。

  讲读第四小节时, 我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联系上文太阳公公的嘱咐,联系蒲公英种子面对太阳公公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结局。引导学生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并模仿太阳公公再劝一劝那两颗小种子。

  4、达标检测,了解学情。

  完成达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5、课外作业,延续故事。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时,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让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金光闪闪) 湖泊(银花朵朵) 泥土(黑黝黝)

  早已gan死 早已淹死 茁壮成长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说课稿 篇4

  刘老师上《穷人》的第二课时,他希望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桑娜的心里活动变化,从她的心里活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她的品质。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是描写桑娜的心里变化的。再让他们细细品读这些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句子中体味到桑娜矛盾、害怕、犹豫、坚定的心里变化过程。善良的本能是人性中伟大尊严的体现。所以教学视角巧妙而别致,让我们领略到教师的匠心独运。 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重视还显不够,只是让学生粗粗感受了一下。这环境描写处理过粗,只有情景交融,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参与。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具体体现在

  1、构思巧妙,别具匠心。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之时,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大家都发现这四件事情在文中出现时顺序颠倒,于是老师就让学生们排列一下顺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桑娜想问题时顺序会颠倒,而这四个排列完的四件事情却是整堂课展开的线索。而且讲解时,这四件事情与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未出现任何的矫作之势。

  2、循循善诱,开拓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非常的沉着,一点都不着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比如说,学生在文中找能体会到桑娜忐忑不安的的词句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眼光集中到了字词句上,一个个回答都非常的精彩,但就是没有人能从标点符号这块宝地突破。于是,老师不紧不慢地又重复了一遍题目,并稍许地点到了可从标点下手,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又通了,并且都找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标点,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桑娜此时心理活动的理解。

  总之,课堂已不是教师独白,学生独听的局面,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成果,热情给予鼓励,积极引导,拓展文本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他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地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情感,升华了认识。这样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