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彩塑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加以说明,请各位老师予以评审。

  一、说教材

  《彩塑鸟》一课是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下册第7课,是继上一节《泥塑彩罐》后的又一节泥塑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不让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同一样的鸟,而应当让学生尝试做出各种各样的鸟,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以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鸟类为创作主题,通过情景刻画,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的童心童趣,并能用浮雕的表现手法进行塑作。(了解)

  2.能充分利用彩泥的特点,运用泥塑的技艺,塑出五彩缤纷、活泼可爱的小鸟的形象,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接受)

  教学重点:

  用彩泥(也可用泥塑彩绘)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欢乐的鸟类图,抒发对大自然、对鸟类的爱心。

  教学难点:

  如可突出创作主题,通过合理的立意布局,以情感人的构思来抒发热爱自然、热爱鸟类的童心童趣。教学中指导他们确定好构思,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精心的制作,较圆满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创造性还不强,往往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做,没有个性。通过这节课,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出风格各异的彩塑鸟。

  四、课前准备:教师:教师的范作

  学生:带多种供制作背景用的材料,如彩色塑料片、各色绒线……

  五、教学过程:

  (一) 上课

  揭示课题—《彩塑鸟》, 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5分钟

  1.展示教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传授制作方法:

  1)构思。选择创作对象,安排强化主题的环境,并画出设计草图。

  2)根据所绘草图,拟定操作方案,安排好先后工序。

  3)为突出主题,选择相应的辅助材料,达到情景交融、色彩美丽和谐。

  3.操作示范:(如做“啄木鸟”)

  1)选择一种树皮,先剪成树干状,粘贴在底板上。

  2)将树皮剪成树枝状,粘贴到树干两边,一般二三枝即可。

  3)选用枯黄色彩泥,做三五片树叶,堆塑到树枝上。

  4)选用绿色彩泥做鸟头,先抟成球形,再轻轻压扁,贴到适当的位置上。用白色彩泥做眼眶,粘塑到眼的位置上,中间抟一个黑色小珠,粘到眼眶中间,用黑色彩泥,抟成圆锥形,塑在嘴的位置上,然后用刀片压出一条缝,上片稍大,做成喙。最后,用红色彩泥做出头部红顶。

  5)选用比头大一倍的绿泥团,团成椭圆形,轻轻压扁,垂直塑接在头部下面。

  6)选用绿色加蓝色的彩泥混合做鸟尾,先将泥团成线状,分成长短不等的线段,顺次排成楔形,取倾斜姿势,一端接在尾部,一端粘到树干上。

  7)用黄色彩泥做爪。注意,前两爪和后两爪应塑接在趾的位置上。

  8)做一条白色的小蛀虫,细心地塑在喙中。

  9)用深绿色彩泥做翅膀上的飞羽,塑接在翅的位置上。

  10)适当作修正,使姿势和动态生动。

  11)轻轻地将啄木鸟往底板压一压(不能过分用力,以不破坏造型为前提),使彩泥与地板粘贴牢些。

  (二)指导、讲解练习要点

  1.要注意“情意”设计。

  2.要辅以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3.塑制过程中要讲究技巧,要精心塑造。工艺品要追求巧与美,要手脑并用,不粗制滥造。

  4.要追求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珍视自己的创作成果,不随意丢弃和毁坏。

  (三)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题材,如“鹦鹉学舌”“堂前双燕”“梅雀迎春”“鹬蚌相争”“乌鸦喝水”……学生练习。

  (四)作业讲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六)课后小结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书。本篇课文记录了主人公“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情。故事重点讲了“我”在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从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理解,彼此宽容。要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及其传达出的人生观的教育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所在。此外,文章中对话较多,语言也较朴实、准确且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内容。因此要抓住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多读中领会其中的意蕴,学习文章语言,最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4、课外延伸:说说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们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朗读为本”的主旨,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穿针引线和梳理总结的作用。教学时采取质疑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通过朗读体验情感,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本课的设计把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情感朗读、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等方法,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说过程

  (一)、这课堂的结构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研读第一段,探究“争吵原因”——细读第二段,体会人物内心——品读第三段,领悟父亲的话——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达到让学生体会情感并内化。在这里,我们主要抓住了文中的三个人物为线索:

  (1)“我”的心理活动:

  a.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b.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c.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d.终于挨到了放学。

  e.“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2)体会克莱谛的表现:

  a.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b.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c.“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朋友吧!”

  (3)父亲对“我”的教导:

  a.“应该知错认错。”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