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蜘蛛》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说明文,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趣,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把握幷读出文本情感。

  2.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获取文本主要信息。

  3.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生动介绍事物的方法。

  4.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本课教学尝试使用一课时,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关的蜘蛛课件,以图片文件为主要构件,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二、说教法

  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课前激趣:抓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设置关于蜘蛛的新奇东西来引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2.课中引趣: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

  3.换位得趣:以我是一只蜘蛛的口吻来叙述捕虫经历,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4.发现生趣:用自己的小收获生发对事物探求之后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学生思考:1.美国曾大量饲养一种巴拿马蜘蛛用于军事,你能猜出其用途吗?(提示:利用蛛丝的韧性用做空降兵的降落伞绳。)2.蜘蛛网能粘住昆虫而自己为何在网上行走自如?(提示:蜘蛛能挑选未涂黏液的蛛丝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蜘蛛的世界,了解蜘蛛的奇妙。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简介,文中生字词。

  作者简介:周建人(1888——1984)名松涛,浙江绍兴人,鲁迅的胞弟。著名的鲁迅研究家、科普作家。著有《鲁迅回忆录》科普著作《科学杂谈》《进化和退化》。本文选自他的作品《花鸟鱼虫》。

  词语积累:读一读

  蚊蚋(rui)蜾蠃(guoluo)黏液(nian)柞蚕(zuo)

  词语理解:

  1.他织网的技能之高妙,几乎使人诧异。

  2.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上的观察和暇闲时的观赏,从实际上来看也是很有意思的。(在语境中理解诧异、暇闲的意思,比较观察、观赏两词的异同)

  (三)默读课文:1.找出文中先后介绍了蜘蛛的哪些知识?

  2.你喜欢读文中的那几段、为什么?

  (四)美读得趣:1.想象文中蜘蛛捕食的几段,以蜘蛛的口吻生动叙述捕虫经历。

  2.读后说出你的头脑中有一只怎样的蜘蛛(使用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五)课中引趣:蜘蛛是个大家族,形态各异。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简洁语言介绍图片。

  (六)发现引趣: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后面隐藏着很多知识。根据幻灯片“神奇的蜘蛛”介绍,课外搜集蜘蛛的资料创办知识展览。

  神奇的蜘蛛

  1.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型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以液体食物为食,用螯肢将体内毒液注入昆虫体内进行麻醉和消化,再从昆虫体内吸食已消化的食物。

  2.蜘蛛大约有三万多种,但都有舍身求爱的特点。虽然求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结局多数都一样,即他们繁殖后,大多数蜘蛛会被饥饿的雌蜘蛛吃掉。所以人们称其为“死亡的爱情”。

  3.蜘蛛能在“八卦阵”中行走自如,靠的是它那敏锐的触觉。蜘蛛对于自己织地网很熟悉,当他开始织网时就清楚哪些是“安全线”——无粘液的线,哪些是“高压线”——涂有粘液的线。

  4.有一种蜘蛛,大如拳头。四足外展时体宽二十厘米,真称得上蜘蛛中的“巨人”。他以捕食鸟类为食,因此得名“食鸟蛛”。他有喷丝织网的本领,他的网能经得住300克的重量。如果小鸟、青蛙、蜥蜴等落入网中,必成为他的盘中餐

  (七)小结:也许文章不能很完备地解释出我们的疑问,这正给了我们不断探索的空间,我们在研究这些生物时,会发现更多更奇妙的东西,现在让我们给这篇文章补充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吧!

  (八)板书:

  可爱的小生灵(分类别、举例子)

  蜘蛛

  可用的小生灵(举例子、列数字)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记叙。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编写意图及本课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特点,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燕子》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因为止前的学生对周围现象,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着目视无睹的情况,语言贫乏,不善于思考和表达。所以定为上述两点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上一册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体会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准备采用”讲、扶练、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划、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训练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先让学生唱《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设疑:”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春天的发现,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光彩夺目,生机勃勃的春景)。接着让学生进行绘画小燕子比赛,最后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爱讲故事和绘画的特点,我采取上述活动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精讲探究,学中悟法

  课文中燕子飞行和停歇部分是学习重点主要体现。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精讲课文这两部分,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

  “学贵有疑,疑则进。”我先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有关于内容的,我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回答不上来就由他自己寻找具体哪位同学帮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飞行的姿势。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飞行的燕子。这样既是增添课堂气氛,又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