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简析:

  《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精选教法、体验探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形象化的学具,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三、巧设程序、探究新知: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我是如下设计本节教学的: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要注意全面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活动:

  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由观察3个面到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是在以前所学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2、由低到高观察:

  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从而比较、归纳得出: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3、由远到近观察:

  在由低到高观察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交流收获、自我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且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

  观察位置 观察对象

  低 高 范围扩大

  远 近 范围缩小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与调整:

  教材内容:本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7课。以制作“徐徐展开的画卷”为实例,主要介绍了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熟悉层的基础上,学会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是第三单元网站制作活动的准备课程。在本单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会使用遮罩层,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材调整:为突出遮罩动画这一教学重点,方便学生学习,省去影片剪辑的制作,让学生在主场景,直接制作动画。

  本节课重点:掌握遮罩层和遮罩的制作方法;弄清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

  本节课难点:理解遮罩的原理;掌握遮罩与遮罩层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已经熟悉层的概念,掌握层的运用;能熟练使用矩形工具;同时掌握了Flash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过程,对FLASH动画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⑴学习目标:了解遮罩的原理;掌握遮罩层建立的方法;明确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关系;制作“徐徐展开的画卷”动画。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教法分析:针对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通过分析源文件,理清遮罩动画的结构和制作步骤,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本课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学,主动练为原则,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遮罩的功能,

  动脑探讨让遮罩动起来的方法。而且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兴趣,设计教学演示,吸引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3、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传奇网络控制软件、自制课件、Flashmx20xx。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启发探究,层层深入学以致用,大显身手

  个性展示,评价激励

  下面我就从这四个环节入手,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两个有遮罩效果的动画:(课件)用动画来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对象,分析做法,引出flash遮罩的概念,调动学生学习遮罩动画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启发探究,层层深入”环节。

  (二)启发探究,层层深入:

  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设计了3个版块

  。

  1、剖析实例,认识遮罩:教师演示自制课件。(课件)用生活中遮罩的原理,引导学生认知flash遮罩。了解遮罩的意义,认识遮罩的层次。

  用一张纸与一张图片的位置关系,区别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用在遮罩层(或纸)上开“窗口”,观看图片的道理,揭开flash遮罩动画的实质。从而提出在flash中该怎样建立这个“窗口”的问题。

  接下来“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2、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遮罩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自然迁移,从基础的静态遮罩效果的建立入手,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来突出这一重点的学习。

  师生探究一:建立遮罩层、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关系。

  首先学生自主完成建立新文件、背景设置、添加图层的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熟练旧知识。

  然后教师边操作点拨,学生边观察边总结现象

  打开图层快捷菜单。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普通图层可以设置成遮罩层;

  执行“遮罩层”命令,设置遮罩层。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层上的变化,分清遮罩层与被遮罩层;学会遮罩层建立与取消的方法;

  拖动图层,交换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使学生了解遮罩层总是在被遮罩层的上面。

  教学中用点拨的方法,给学生理清了思路。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也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