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语段摘抄600字大全(2)

时间:2021-08-31

  篇二:文学——生命的流光溢彩

  想必大家都见过白光吧?看上去纯净简单,但经过三棱镜分解之后,却呈现出炫目的色光。我觉得文学恰似白光,自然纯澈,却又耐人寻味。

  就以诗词来说,你或许能轻易感知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轻松欢愉;捕捉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意缠绵;体会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意气风发;领略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大气豪迈……

  但你若不细细品读,又怎能感受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轻愁流露;“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黯然神伤;“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的落寞孤独;“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绵长无望……

  深深觉得,文学所拥有的魔力是非凡的。春花的清艳,夏云的奇特,山峦的玄奥,水流的幻妙……看似寻常,却实难语言详尽,它们在不同人的笔下,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

  而写作,在我看来仿若作画。

  白纸时时刻准备好的。对于心中的人物,我们可以细笔勾勒她的美颜仪容,或喜或悲,或嗔或怒,跃然纸上。对于心中的风景,我们可以静静描绘,花草林木皆细致入微或纵贯全景取其意境。对于心中的感受,更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笔触、色彩加以表达。

  愉悦时,便用明快的颜色加以流畅的线条;激扬时,便用热烈的色彩肆意铺洒;沉郁悲伤时,便可默默点染那些偏冷的色调……

  在我眼里,文学是静谧存在的,却又始终流光溢彩。看到它们,总觉得眼前光影时时变换,其中意象生生无穷。

  于是,便如此看了、醉了、痴了,循环往复……

  篇三: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

  晚清的兴衰荣辱,带给社会的是折磨,带给人民的是无尽痛苦。不仅带给物质层面的摧残,更让人可怕的是精神的束缚,,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了它的牺牲品。

  孔乙己便是其中的一个折射面,在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里,一个成为科举制度的读书人干了多少荒唐,又让人可笑的事情。在被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所毒害的孔乙己最终落得如此悲凉下场,在这样的等级制度里,孔乙己只不过是一颗棋盘的废子,可有可无,又有谁能够记得他的模样,他的习惯、连他的死也不过是众人笑谈的对象。

  决定孔乙己注定灭亡的一个因素是社会。科举制度就像是糖衣炮弹,引导着孔乙己心甘情愿地去被它打中,便在他的一生里和他的思想永存,仕途是中国人看得最重的,之所以看重,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渴望那一份功名,渴望进入官场,渴望出人头地。也就像孔乙己那样死读书,死要面子,死都不愿意失去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心中放不下对功名的浮躁,孔乙己就是一个被科举制度打败的人。封建等级制度也是几千年下来的一个“好成果”,像孔乙己这样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还有比他地位高的人能够随心所欲打折他的腿,我想是没有人正眼看过他一眼的,就连和他同处一个阶级的工人也会嘲笑他,这便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这便是病态社会带来的影响。

  决定孔乙己灭亡的另一个因素是自身。如果当初他能够及早发现自己的才能不在于仕途,如果当初他能够老实本分地替别家抄书赚钱,如果当初他不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现在的孔乙己也不至于走向灭亡。对于他的悲惨结果,不能只怨天怨人怨制度,他本身就好吃懒做,本就已经是劳动人民,却还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有那么多人从封建社会中全身而退,甚至是适应,而他却在封建社会中灭亡,失去了革命的本钱。我想如果他能够上进一点,懂得变通,必定会遇到有识之士帮助他的。他的灰色人生警示着我们后人。

  鲁迅笔尖下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坚信的一点是:不做麻木之人,不做无能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