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2)

时间:2021-08-31

诗歌作文 篇4

  一周一次的阅读课盼望了很久才到来,在下午柔和的阳光下,我翻开了古诗词集。

  迎面而来的便是曹操写的《龟虽寿》,这位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奸人啊,各种戏曲中可谓是骂声不断。而从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另一个曹操。在风云变幻,烽火连绵的东汉末年,无数枭雄在为了自己的权利与欲望拼杀,黑暗在这时来临,而曹操他平定了北方,南方却一直未能统一。让北方的百姓离开了硝烟战火。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一个“我负天下人”的小人,而是一个为百姓带来安宁的人。他到暮年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即便是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

  我又来到了李白的身边。他依旧那么高傲,一身洁白,在朝不为高力士脱鞋,不肯低下高傲的头,一心为天下,却被贬到蜀地,无数的艰难让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的声音,哪怕在江边垂钓,也要像姜子牙一样,等着被明君发现,等来的却是报国无门的痛。哪怕是这时他也心怀乐观,坚定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这里我看到的不再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一脸消极的李白,而是一个满负报国志向的热血诗人。

  离开李白,我看到了身带刑具的文天祥。他忠诚不二,无奈身世浮沉雨打萍,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也放在了宋朝身上。文天祥坐在船上,无数金钱利诱引诱他,但他不为所动,像浮云一样从他眼前飘过,从他的脸上我看到的不是像别人一样的求生之欲,而是一种什么也不怕,只求一死,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现代人缺少的品质气节,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时间又回来了,我却依旧沉思,现在古诗渐渐为人淡忘,取之而来的是快捷的网络。人们是否只是在追求着时尚而忘了本,当人们在听完周杰伦一曲悠扬的《东风破》后,是否会惊奇的发现原来它曾是苏东坡的一首词。

诗歌作文 篇5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华,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秋雨江南,骏马秋风北塞,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每每寄情于这些杰作,我所欣赏陶醉的是那诗歌。

  在别人眼中诗歌乏味,没月故事性,在我眼中诗歌是寄托情感的不二之选,诗歌读起朗朗上口,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每当我捧起诗集,心中月如落英一般的愁殇。书本页上,有着淡淡的香,似丁香,如,再细细闻,原来是专属诗歌的味道,使我陶醉,沉迷。

  翻开一叶,文字映入眼帘,具有魅力。你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可以让人流连忘返,诗中总是会出现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诗歌是最纯粹的文字,不含任何虚假、虚伪的成分,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动人心弦的淡雅;诗歌,它有的仅仅只是一如既往的纯粹,干净。

  读一本诗歌,你会为万物凋零所叹息,你会为成功而欣喜,你会为离别而散热潸然泪下……诗歌就是这样,可以让人任意抒发,自由地感叹,并没有局限。

  细品诗歌,你会慢慢地人中体会到“把赞美给别人,让心中真诚温暖人心,便可以领略友爱,温馨最浓。海有容而纳细流,胸怀博大领略万物有情人间有爱“的真切。

  读品诗歌总会如此,心中总会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几分惆怅的留念。我人诗歌中明白了: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年轻的。这一切的一切便是诗歌的馈赠。有了诗歌,亦有了内心的真情。

诗歌作文 篇6

  《爱雨》

  当你站在我的面前

  身上落满了爱雨

  在你温柔的微笑里

  藏有一颗顾盼的心

  爱是衷情的喜悦

  爱是沐浴的情怀

  偶尔也有过深沉的悲伤

  也有那脆弱忧心

  爱总围绕着眷恋

  直射进你的心坎

  用爱凝聚的小雨

  爱雨能用文字将它诠释

  能用真诚来驱散它的孤寂

  爱雨绵绵

  情意缠缠

  却用爱情的经历

  湿润心扉

  谱写那篇厚厚的爱作

  去研读爱情的漫笔

  小雨沐爱飘落在你身上

  拥有着浪漫

  也拥有了幸福

  爱雨湿透了你的心灵你的世界

《远方》

  午夜醒来

  钮亮了小灯

  走进落地窗前

  拉开半边帘子

  凝视迷茫着

  粲然夜色

  看着窗前

  俯瞰千里

  这个距离

  是绚烂的开端

  把心带到远方

  为什么总想远方

  远方有多少远

  把多少心蒂凝聚

  牵挂在远方

  那里有秋天的山

  是否还有一山的相思树

  远方除了遥远还有多少远

诗歌作文 篇7

  当中国诗词大会收获了累计11亿人次的观众,当人人都在网络上续写着“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当那些拥有千百首诗词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当《饮水词》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当“诗人”变成新时代的光荣称号,我们知道,诗歌回来了。

  如今,众多文化现象都在诠释着诗歌的复兴时,这赋予了科技制造驾轻就熟的中国一点文化的温度,让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诗歌的气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时,不由得思考,诗歌真的回来了吗?

  那些累积11亿人次的观众里,有多少个完整地看过一期节目?那些诗歌续写的作者有多少是为了紧跟潮流?那些胸带文墨的小神童们,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说自己不想背诗?那些《饮水词》的读者们,有多少人浏览全书只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们,写出了多少文词华丽却啼笑皆非的作品?纪念张枣、海子、余光中……他们作为被符号化的诗人,文学价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费。西川恳求着发声,海子老弟,别再让你那些疯疯癫癫的崇拜者再来折磨我了。诗歌抱头鼠窜,只能无力而坚定地说“我是无价的”。

  悲哀莫过于斯。

  诗歌是一种表达,但表达不都是诗歌。所以,没有必要把更适合些散文的内容强行变成诗歌,没有必要为了创作而创作,更没有必要为了诗歌回归而做出所谓努力的假象。

  我常听“有人天生就是诗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诗人”。诗歌是一个有意蕴的爱好,社会允许人的各不相同,更应允许爱好差异的存在。或许当所有人卸下那层自以为高贵的文化伪装,只在闲暇时间不经意看到一句诗,感动于它精妙的表达,惊讶于和诗人相似的情感,分享这种找到共鸣的喜悦,才能见证是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可爱。

  诗歌的回归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经过大肆宣传成为主流就能够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现了李杜两座高山。中国与世隔绝早已紧密相连,在诗歌回归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样,感叹为了读辛弃疾,下辈子还能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