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探王母巅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多次探访王母山,可每次都不能登顶揽胜。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太好走的登顶路。我的朋友大多数是不愿意冒险的。越是这样,我登顶的想法就越强烈!自己独自登顶吧,考虑到风险太大。最后还是决定找个伴成行。在朋友圈里反复物色,只有两个人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一愿望。一个是国强,一个就是马源。国强胆大心细,在野山里折腾过,有经验;马源胆大心静,风险意识强,也有爬野山的历史。这两个人都和我上过西林山登过那块“试心石”!一经沟通,一拍即合。

  8月11日晚上,我先和国强通电,再与马源联系。国强说可能有雨;马源说算错日子了,还得去市里。最后我和国强约定,有雨也去。

  8月12日早上5点,我看了一下天气情况,阴着天还没有下雨。

  早上6点,我和国强在北策城简单吃了一点早餐,7点到达山门。

  停车场、售票处没有一个人。

  我们停好车,带上塑料袋和两瓶水。塑料袋是为防备下雨而准备的,目的是保护好手机和其他怕淋雨的物品。

  山门是敞开的,空无一人,没有检票员。我和国强径直向山上走去。

  山雾蒙蒙,溪水淙淙,鸟鸣婉转,只闻其声;枝繁叶茂,山石高耸,不见其影。山间只有我二人,一路无语急步行。四十分钟后,到达了王母无梁殿,才见到一位尼姑。和她打问到达山顶的路。她只知道有条小路可行,但不知道在哪儿。

  我俩只好向着山顶的方向自己寻路。攀石抓枝,披荆斩棘,几经反复,总算找到了一条像是通向山顶的路,可走来走去,又是绝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俩终于登上了一个高地。云雾在下面飘荡,眼前一片空旷:高山草甸!高高的草还开有一些黄的、紫的、粉的小花!国强告诉我这个是柴胡、那个是沙参,这个是牛肝菌、那个是鲜蘑。有一个东西,黄的圆柱状,我俩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于是拍了照!

  沿着起起伏伏、红绿相间的山脊向山顶走,那些云雾随后跟着我们俩,为我们伴行。向下看是一望无际的云海,波涛翻滚;向上看主峰也逐渐被云雾笼罩,好像害羞的女儿家,用纱巾罩了脸。“山下一定在下雨了!”我和国强都如此判断。

  我们行进的速度比不上云雾,很快云雾便把整个山顶都包围了!

  最后,我俩攀上80度、两丈多高的石顶上,向四周一看,四周都已是绝壁,便以为这就是主峰了!

  上下历时五个小时,回到了停车场。我们主动向管理人员缴了停车费、验了门票。其实我们不缴也不会有人管,所以管理员真诚地说:“你们人真好!”

  开车回到县城才大雨滂沱。我很庆幸老天对我俩的照顾!

  一次朋友聚会时说起此事。有位朋友看了照片说,你们可能没有到达王母山的主峰,主峰的形状好像不是这样的!于是我们又一次萌升再探王母山主峰的想法。再一次相约,已是冬季,马源有时间了,国强因去邯郸办事,又只能是两个人成行了。

  12月23日早上9点,我和马源到达王母山停车场,交了停车费,验了门票,签了防火承诺书,我们进山了。

  冬天的王母山,叶落石出,冰挂如玉。原来很晴的天,突然有了点雾气。

  的确,山林防火任务很艰巨!在王母殿边上,一大片过火区,还冒着烟,几个人还在灭火。据说是住在庙里的尼姑用火不慎造成的,亏有两道隔离墙,否则后果很难想象!

  及到王母殿,那个尼姑还在用火烧一些树叶枯草!我们说这样做太危险了。人家还是认为,我是看着烧的,不会出什么事。山风没准,明火危险,只能说人们的风险意识太差,好多事故不是有意的,都是在无意中造成的!

  这次路熟了,很顺利地就到了我和国强爬过的那块巨石边,那还真的不是主峰!

  遥望主峰,再看脚下,已没有先人的印迹。枯草高又滑,巨石陡且险。一会儿我找寻登顶的路径,一会儿马源寻何处可安全通过。山风有点猛了,脚下更需站稳,每前进一步都要扎实稳妥!向下看是万丈深渊。刚小心翼翼走过的路,便想着返回去更加困难!心中有一丝悔意和恐惧。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镇静,冷静!

  攀着石沿,踩着仅能放下一脚的石缝,心里战战兢兢,通过了最艰难最恐惧的十来米,终于到了王母山的主峰下面,再有一丈来高就可以到达主峰了!

  马源突然叫停,劝我不要再上了!原因是山风大坡度陡,危险系数太高。他还说我们要有敬畏心,我们是来拜山的,不是来征服山的!

  他这一番话,让我突然有所感悟:我们登山磨砺的是我们的意志,锻炼的是我们的体魄!不是为了炫耀我们的能力,更不是玩命!我们爱大山,就不应该把脚踩在山的头上;我爱自然,就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坐在背风的山石上,我俩感受着静的妙处;放眼远眺,雾蒙蒙如梦如幻。山风呼呼在耳边响着,苍鹰在气流中奋力盘旋。突然,东边的秋山山巅在云层上逐渐显了出来,一座、两座、三座……越来越高!

  海市!秋山山巅的电视塔清晰可见,被云折射出好几个秋山!真的是海市蜃楼!手机拍了几下,效果不好。我拿出相机想拍照,一开机就关了,电池电量不足!唉,白白背着它爬了山,一点都没用上!或许这是老天对我俩的奖赏,不愿意让分享给他人。

  这次,七个半小时。

上一篇:远方的雪抒情散文 下一篇:凉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