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记得,1960年6月份国家选调飞行员。我被选调到长春空军予校不久,参加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建设。飞行学员们在水库生龙活虎的劲头,忘我般的奉献,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写在日记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日记让大队长看到了。他高兴之余,指令我以日记材料为主,写个稿,投给《长春日报》。我照办了。没想到报纸全登了。当犬队长拿着报纸给我看时,我心中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有一种说不清的自信和自豪。

  就这样,想写了,想“蠢蠢欲动”了。恰巧,军校看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这片子很令人感动。我悄悄地写了一个影评。报纸居然也登了。就这样,我半明白半糊涂地操起了笔。这大半就是我步入散文王国的开端,步入散文王国的愉快开端。

  十年后,也就是1970年,我在爱辉县生产指挥部工作。当时,这个县畜牧业发展很快,经验积累颇多。畜牧业生产属生产指挥部工作范围,总结、推广其经验显的也很重要。于是乎,我写了一篇关于养猪的调查报告,在《黑河日报》发表,占用了整整一个版面。这个材料又成为随后黑河地区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主要材料,做为爱辉县的发言材料。

  就这样,在这篇文章发表前后,我坚持写调查研究材料,写随笔,写札记,写日记;写身边的事情,写自己的工作,写工作范围中的探讨;工作和散文合一,散文同工作结合,不知不觉之中,我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散文。我依靠散文总结工作,总结人生,总结经验扣教训;也运用散文提高认识,归范思维方式,推动工作,联络感情。回想起来,在总结中提高,在总结中拓宽视野,在总结中增强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更深刻、更扎实,也更持久,更充满活力。我从一个普通的穷学生,能够成长起来,在没有任何政治资源,也没有依靠任何政治资源的背景下,能够在工作中做出些微贡献,有相当原因得益于散文作用,得益于每天“三省吾身”。散文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年令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工作范围的拓宽,伴随着工作,我又写了不少游记。我身体强壮。每当公出,包括参加会议,我利用所有休息时间(包括早晨和晚间),所有公务之外的时间,特别是等待登车或登机的时间,尽情地在当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间旅游。加上我在军队中有一些同学、同志、朋友,每每给我提供方便,甚至陪同我或派人陪同。这个条件,帮助我游历的景点更多,时间更充分,内容更充实。在这些旅游中,增长了见识和知识,开阔了视野,有无限感受和情感喷薄欲出。祖国山川的壮美,江河的秀丽本来就是散文笔下讴歌的主体,纵有千古绝唱也唱不绝,唱不尽,唱不休。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令人心旷神怡,心痴如醉,心潮澎湃,何以不动感情,何以不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