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下优美散文(2)

时间:2021-08-31

  也许是中国人跟月亮有着太浓的感情吧,在我的人生记忆里,许多美好的东西,似乎都与这月亮有关。小时候,奶奶的怀抱便成了我的第一个观月处。每天晚上,我喜欢听奶奶一遍又一遍地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广寒宫阙,听得倦了,就眼瞅农家土屋木格的小窗,到处寻找窗前的月光,然后在月亮的童话里沉沉睡去。而在梦里,那圆月也仿佛成了剪不断的情丝,时常随着年轮萦绕在我的某些梦境里,丝丝缕缕,绵绵长长……

  长大了,乡村少年的心,不再有对月亮童话的痴迷。在那些艰苦的乡居岁月里,我时常在有月色的夜晚,随乡邻及家人行走在寒气重重的打柴山道上,或是在某个月上东山的傍晚,拖着疲惫的脚步或荷锄或握镰,行走在通向家里的崎岖小道上。月亮在我的眼里,已不全是童话和美丽,我除了将她看成照亮暗夜的星辰,平日里不太关注她的倩影了。所幸,我终于学会了读书,爱上了文学,接触到了那些美妙的诗词,知道了望月寄情,知道了对月伤怀,知道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知道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知道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知道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是,那些被劳作之苦填塞的心情,又开始有了浪漫和欢乐,又开始悄悄把月亮珍藏心底。

  信步走入园内的小亭间,择一处可望明月的长凳坐下,放眼古柳婆娑,静看柳影轻移。我忽然想起了若干年前的某个中秋之夜,月光洒满大地,院内那颗结满了梨子的老梨树下,奶奶借着一树月光,正用一根细长的木棍拨打着枝头熟透的梨子。奶奶知道我明天一早就要去县城上学了,她怕我周末回家时,这成熟的梨子早就吃完了,所以执意要我带上一些。回到土坯老屋,奶奶又递给我一块月饼,眼里满是慈爱。我知道,这月饼是父亲托别人从城里捎买的,没有多少,一人只有一块。奶奶推说月饼太硬,要带回屋慢慢嚼,现在看来,她一定是想着把月饼留给我吃。我望了望窗外的月??——明亮,浑圆,带着光晕,又看了看手中的月饼——酥香,溜圆,沾满喜庆。我心里一热,就有了想哭的感觉。但我终于还是忍住了泪,小心翼翼地把月饼掰成了两半,一半捧给奶奶,一半留给自己。拿着月饼,奶奶笑了,我也笑了。我分明看见,一颗晶亮的泪珠在奶奶的眼里涌动。在那个缺衣少食年代,这是我度过的最平常的一个中秋节,也是我孩提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记忆,没有美味佳肴,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一种浓浓的亲情,一种温馨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