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亦有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其益其所不能。”可我认为,人生不可或缺的,更是应该学会去感受孤独,享受孤独。
第一种孤独,是饱尝过世事磨难后寂寞难耐,孤独凄凉的心境,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并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漂泊凄苦之意。那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睹物伤情,无不是诗人心中孤独凄苦的象征。亦或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等孤独,是身为亡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中复杂且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第二种孤独,是历经过人世的沧桑变迁后 ,从厌倦孤独,到开始习惯孤独,从彷徨无助到学会从容面对,一如晏殊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虽是景物萧索,人亦孤独,登高望远,虽有无限广远寥阔,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一种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种空阔旷远,却又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第三种孤独,是千帆过尽之后,习惯了孤独,学会享受孤独的坦然与从容。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万籁俱寂、天地一尘不染的景象,而心灵亦是一片纯洁寂静,不染纤尘。亦或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宁缺毋滥,宁愿孤独,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自古以来,知音难觅,若是无法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莫不如,独自守着孤独,同自己成为知音,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与自己互诉衷肠,将心事说给自己听。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份孤独,或是因为不被人理解,所以才开始练习和自己对话;或是从一开始,你就不喜欢置身于人群之中,不喜欢那种拥挤纷扰的环境,而喜欢自己独来独往,喜欢独处时无拘无束的畅快之感。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并不孤独,只要内心充盈丰富,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会感到迷茫无助。其实无论是烈士伟人,还是平凡普通的我们也好,都拥有一份孤独,而生命的至高境界,乃是学会享受孤独,善用孤独,又在孤独中修行,即便再繁华的热闹,再荒芜的处境,也要有一颗冷心观红尘,才不会迷失在尘世的风雨中。
其实,世间所有的路都相似,生命的此岸与彼岸也只是隔了一缕不算太长的雨线,而我,亦可以将苍凉谱写成美丽,将寂寞舞成春秋。于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守心性,与寂寞为邻,与孤独相伴,于这烟火人间,又似无尘境界中,保持如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与澄澈。在人群里有一颗独处的心,在独处时也要有人群里的爱。
繁华落尽之后,终究回归平淡,平淡是真,亦是最简单的幸福与快乐。人间的繁华热闹,因缘际会,终是会有散场缘尽的一天。唯有孤独,唯有寂寞,才是永恒。真正的孤独,无关乎成败,本身这就是一种光荣,亦是人世红尘的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