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笑散文
近来无事,翻着黄向阳老师主编的《田野求真》这本集子。不料,书里一段段暖心的话语,一张张朴实而纯真的笑脸,像时光机器一样,勾起了我对常德石门县雁池乡这个地方的记忆。它如同来自南方的一股暖流,让我的心里一下子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那是二零一三年七月一十三日的清晨。素晴,天无云,夏树苍翠,骄阳似火。好似一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日子。我们一行人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备齐行李,从白马湖畔出发,开始了暑期“三下乡”活动。
出湖南文理学院校门,上高速,过大河,绕山川,历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在雁池乡的马路边下了车。一下车,迎面而来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奇异的眼光,而是村民们一张张欢迎的笑脸。一些小孩子在小声地说,“他们又来了啰!”他们对我们的到来并不惊讶。因为黄老师每年都带学生来这里,乡亲们都已经习惯了,所以对我们都很亲切。然,朴实的乡亲们殊不知他们无意间那亲切欢乐的笑容,却给予了我们这群伢最好的欢迎仪式。
乡亲们,伢心头暖着呢!
记得那时我们在黄老师家吃饭,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孩屁颠屁颠地跑进门,扎着小辫子,圆脸,肉嘟嘟的,眼神里有着一丝奇怪,好像在想,怎么多了这么多哥哥姐姐,他们又来了。见她来了,我们的女同学便来逗她玩,起初她总是不笑,就呆呆地看着我们。不过,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和哥哥姐姐们嬉戏打闹了。小女孩开始笑了。后来,听黄老师说,小女孩叫媛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来一次,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媛媛变得不爱笑,不喜欢说话,甚至有点轻微的自闭现象。黄老师回忆,有一次媛媛在和姐姐们一起玩耍时,玩得很开心,一直在笑,就在这时,她突然深情地对着其中一个女同学喊了声“妈妈”。
当时,女同学不知所措。
这一声“妈妈”,饱含了媛媛对父母亲情的多少渴望。在这样一个小生命身上,对母亲又有着多少想念。或许她的`妈妈比女同学年长一些,但是看见这样一群漂亮年轻的姐姐们,她再也忍不住了,她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对妈妈的思念。
有我们陪伴的日子里,媛媛总是笑的。每年黄老师带学生回去的时候,便是媛媛最开心的时候。时隔两年,再忆起那张可爱纯真的脸蛋,我在想,媛媛有没有长高一些了呢?有没有爱笑一些了呢?
在这平凡的小山村里,有着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心灵深处依旧有着那份朴实与善良。在雁池的那些日子,还有一对老夫妻让我终身难忘。
他们叫黄先泽和覃霞波。
第一次见到两位老人是在他们家里,两老依旧住着土屋,近几年政府帮他们在土屋的基础上建了几间砖房。一进门,很凉快,有回老家的感觉。一见到我们,两老像招呼儿孙一样搬凳子给我们坐,脸上始终挂着笑,像过节似的。两老见我们坐下,又立即拿出家里的花生招待我们。老老少少坐在堂屋里,吃着花生,聊着家常,亲密得像一家人。
两老都已年过六旬。年轻时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没能生育。而在那“养儿防老”的年代,这无疑给两老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后来老人又想过领养一个孩子,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如愿。时光无情,岁月不饶人。转眼两老都年过古稀,膝下无个儿女,不由地担忧起自己的养老问题。近几年随着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两老脸上的忧愁渐渐地散去了。当地政府在养老和医疗方面都给老人带来了很多福利。两老心里的担子也算是放下了许多。
我们在两老家里坐了许久,迟迟不舍得离去。老人脸上的笑容从我们进门开始,就没消失过。他们像小孩子一样,争着问我们家住哪,有几个兄弟姐妹,学习怎么样……。他们又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注意身体,在学校吃饱饭。
我觉得,他们的笑,是一种渴望。
无论媛媛也好,黄爷爷覃奶奶也好,他们心里都有着一种渴望,渴望亲情,渴望热闹。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图个热闹,图个欢心。而我们去雁池,陪着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说说家长里短,聊聊那些逝去的日子。就这样,挺好。
那是我们要离开雁池乡的前一天晚上。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七日晚,月明星稀,和风煦煦,一轮圆月挂在山头。仿佛空气中都充满着离别的气息。就在快晚上八点的时候,覃奶奶打着手电筒,突然来到黄老师家,手里捧着一大盘土豆,说是给我们尝尝。看着满满的一大盘土豆,上面还冒着热气,我们心里很感动。起初我们都舍不得吃,要覃奶奶拿回去。覃奶奶说:“你们要是不吃,就是瞧不起我这老太婆,那我就得生气了。”听着覃奶奶这么说,我们没办法,一个个都拿着香喷喷的土豆吃着。一下子,覃奶奶脸上就笑开了。说,这是土里的东西,吃了好的。你们明天就要走了,以后得常来,我年年都种!
我记得,那一晚,月亮好像特别亮特别圆。
与雁池乡作别已有两年了,他们那朴实善良的笑容始终印刻在我的心头。前段时间在黄老师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文字,“黄爷爷说,年中盼你们来,盼的是个开心;年底盼孩子们回来,盼的是个团圆。”我想,这是一种单纯的感动,这是一份特别的真情。
我怀念着他们的笑。
【他们的笑散文】相关文章:
1.他们的微笑作文
5.他们的造句
6.他们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