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江山的星火家散文

时间:2021-08-31

  时光匆匆,月半已过,回首星火,感受很深,收获多多。今天,是五月三十一日,当我再次拿起鼠标,点击星火的路线图时,更多是一种幸福。

我来到江山的星火家散文

  一是珍惜难得的家。虽然我从事创作二十年,但一直是流浪,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家。江山是一个大家,星火是一个小家,大家小家都是家。在大家的照看下,小家就像大树下的小屋,春天来了,燕子会从北方飞来,在屋檐下筑巢,巢里有光亮、有米饭、有蔬菜……星火是我们的家,有家真好,我愿好好的珍惜!因为这个家很和谐、很温馨、很幸福!如果说江山是文学爱好者的归宿,那星火就是文学爱好者的启航,希望就在作者的脚下、希望就在作者的手里、希望就在作者的心中!走进星火,每天随着太阳升起,用文字点燃艺术的希望,用勤劳装修人生的殿堂。

  二是善于挤用时间。有人说:“时间就像一块光亮的木板,勤劳总会打出时间的间隙来!”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总是与时间赛跑,梭子式的穿插,尽而打茬儿边缘,甚或侧身过路,拥挤取道……在星火的家里,与大家一道学习,非常好、非常快乐!我想,再繁忙的工作,都有歇下来的时候。在这些休息的时间里,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别人用它去打牌,或者休闲娱乐,而我就用它来写字,无论是创作,还是编辑,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有时,因为记录一个人或者一则故事,表达自己的内心,抒发自己的情感,分享别人的文字,就像高速路上奔驰的车辆,今天的卸载,只为明天的装运,来来往往的忙碌,被时光贴上幸福的标签,我常是微笑,因为时间落在自己的手上,已经纺织为心中的梦想。

  三是用辛苦收获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台下十年功夫的磨难,就没有台上一分钟的辉煌……辛苦不是灯草,背在身上没有感觉,而是有分量的,其分量就是心血的凝聚。所以,没有辛苦的付出,就没有心血的结晶,越是辛苦,含金量就越高。有一天,领导安排我的工作,我用别人的休息时间去完成,看起来十分辛苦。有人说,你那么辛苦,到底为什么?我说就因为一生的爱好,为的是能够多写一个字、多读一个字、多编一个字,因为那些文字说明了时间与生命的价值,同时也联系着我的工作,特别是日常处世能力,很多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当别人为难的时候,而我却不感到很困难,就是因为那些文字的书写与记忆,让我很快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所以,我觉得在辛苦的独木桥上,能够挤出一分希望,就多有一分收获,辛苦是有价值的,也值得!

  四是将缘分化为希望。回想四月十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那天,我在办公室浏览资料,于《散文在线》看到《江山文学》,于是走进星火,相遇琳璃老师,一谈就是半个小时。有关文学的许多观点与认识,成了我们之间的共鸣,以及艺术探求的省略号……当时,琳璃老师的真情流露,却深深地打动着我,她说二十一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一个女子的性格火辣,充满着极度的热情与力量,只为星火燎原,非常有希望!我的想法是:看之而想进门,进门想往前挤,并为精彩而驻足,永远不回头。于是乎,我不自觉地握紧拳头,鼓足心中的勇气与力量,加入了星火!

  五是用信任推动自己。编辑的餐桌上没有美餐!回忆当时,琳璃老师要求我当编辑,说星火目前没有回报,更多是自愿的付出……我愣了一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因为我学识有限,害怕变不成牛而误了阳春。要说二十年的创作,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柴柴草草有一些,但要论其质量,就难有几篇像样的。可是当编辑,又恰是作品质量的把关者,我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但琳璃老师的一片热情与希望,总在我心中火一般的升起,就像春风吹来的大地上,如一曲曲放逐的牧歌,非常给力,而又多有希望!我确实不能成为门外的看客,面对这样的信任,我能看下去吗,能不添一把薪柴吗?

  六是借编辑促进写作。当编辑的帽子戴在我头上时,我觉得非常不自在,非常箍人,总是担心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因为每天都要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作者,面对他们端上来的各种各样的“炒菜”,即便不是纯粹的味精与酱油,但也含味其中,至少要品完,至于品到位的问题,就更需要时间,还不谈能力的问题……可是,通过月半的体验,并不是这样,虽然有所影响,但不是很大。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虽说耽误了一些时间,但通过这样,迫使我去阅读别人的作品,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写作水平,加快了写作速度。再不像原来那样,遇到一些知识点,老是感到很纠结,翻箱倒柜去查资料,既浪费了精力,又浪费了时间。

  七是当好编辑不容易。我刚才说了,品作品如品菜。要品菜,就得熟悉菜谱。如果对菜谱不熟悉,吃了就等于白吃,或者说只感觉味道很好,至于好在哪里,有什么特色,那就说不出来。有些“菜”怪模怪样的,到底是味精重了,还是盐巴多了,还是其它调料不当?针对这些,就要能够准确地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不致于下次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改进才是提高,才是对作者的真正帮助。有时,还要注意个人的观点,不能代替众人的口味,如果出现不咸就酸、不酸就苦、不苦就辣,那就叫过火。有的说酸能溶血、有的说辣能除湿、有的说苦能降火,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有一个度量问题,必求中和为正,古人说:“上则偏,下则偏,中和纯正,顺畅之道……”所心,我真是担心,害怕自己的口味偏好而影响众人的感受,成为文化的怪餐与异味。总之,还是相声大师候宝林先生说得好:“宁肯不够,不要过火,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对于中和大众的能力,怎样把握艺术发展的时代脉络,还真要有些鉴别能力,鉴别能力是品评艺术的刀斧,用好刀斧,才能把好作品的质量关。所以,当编辑,不要怕麻烦,必须认真学习、经常学习、勤奋学习,渐渐熟悉,适应和了解文学艺术的口味与特色。

  在星火的家里,感谢总编的信任、感谢作者的帮助,以及那些字字金玉的宝贵意见!但也请大家放心,我会尊重作者、尊重地域、尊重特色、尊重大众,行走在作者对编辑的信任中,穿插编辑对作者的希望,共同碰撞出艺术闪亮的火花。

上一篇:读书的畅想散文 下一篇:指间华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