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日记

时间:2021-08-31

  我常常感觉有一件很纳闷的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父母特别喜欢孩子乖巧、听话、孝顺,而不喜欢孩子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个性,[转贴]许锡良:中国的父母要以教育孩子为乐-。这个乖巧、听话、孝顺数千年来,就这样一直压在中国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头上,成为代代相传的一个沉重负担。特别是那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更是数千年来,把每一个中国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这些的要求简直就像瘟疫一样,代代相传,人人相染。所谓游必有方的“方”,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概括起来无非是“升官发财”四个字。孩子能升官,能发财,游在外,就是“有方”,否则就是“无方”的。如果像国外那样,孩子长大,爱干吗干吧,任由孩子自己作出选择,就是去非洲当志愿者也好,去南极洲探险也好,父母一概不干涉,充分给孩子以自由,这在中国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孟子在谈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候,除了无后——也就是没有生男孩,女孩子无论多少都是不算“后”的——其他两不孝中最重要的就是升官发财。这三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中,生养孩子,就是投资,作为孩子负担沉重,人这一生,既要让父母禄星高照,还要寿星照,同时福星高照,管了经济,还要管荣誉,还要管血脉延伸,枝繁叶茂,如此代代相传。在孝道如此功利的生育观与教育观下,中国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特别是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能真正地去敬畏孩子的生命,在许多父母眼中,孩子就是用来投资的。我在你身上花掉多少钱财、时间、精力,将来一定要加倍偿还。因此,中国人养育孩子,就缺乏真爱与真情,如果养育过程稍为繁杂一些,就感觉吃了大亏。因为,付出与得到之间存在着一个计算成本的问题。我观察到,中国父母与西方国家的父母在对待孩子最大不同的一点就是,中国父母特别喜欢用孝来管束孩子,孩子不是作为人的的生命个体来尊重,而是作为私有财产被照管着。因此,中国父母多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期望越高,干预也就越多,有希望成龙成凤时,工作就做得很耐心细致,没有希望出人头地时,就怨天尤人,甚至干脆就逃避父母的责任。任孩子自生自灭。孩子除了作为谋利求名的工具,似乎就没有别的意义,更谈不上其他的乐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的父母常常很少带孩子,经济好点的就放给保姆,经济差点的就放给爷爷奶奶。自己外出务工或者旅游,寻欢作乐。但是,我看到许多旅游景点,外国人常常就带自己吃奶的孩子一起出国玩。我还在海南的三亚的亚龙湾沙滩上看到一个年轻的俄罗斯单身妈妈,一手提沙滩椅,一手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在沙滩上与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常常在孝道的观念下,总感觉孩子是罪恶,是负担,是父母的累赘,只有孩子亏欠父母,而不存在父母对不起孩子,教育文摘《[转贴]许锡良:中国的父母要以教育孩子为乐-》。功利之心一旦过强,纯粹的天伦之乐就不可能有。其实,为人父母,就是要学会体验生养孩子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不要那样功利。作为父母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以身心的自由,放飞孩子的思想与个性,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来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去发现,人生的乐趣与人生的过程及人生的目的就是这样统一在一起的。一个孩子被带到人间,确实是一件头等的大事。作为父母,从孩子诞生那一刻,你的生活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把这种变化看成是人生幸福的另一个开端,而不能够认为孩子打破了自己原来的生活节律。在这里,作好为人父为人母的心理准备是最重要的。看着一个新的生命逐渐在你面前快乐地成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形成他自己,看着孩子哭,看着孩子笑,看着孩子胡闹,看着孩子犯一个又一个错误,看着孩子无助地看着你……这一切其实都是乐趣。作为父母,不急躁,不需要动气,更不用气急败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其乐无穷的,难道还需要别的什么回报吗?有时,我们的父母感到累,感觉自己付出了太多,吃亏太多,感觉孩子又没有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此,心急如焚,气急败坏,爱之深,恨之切,以致恨铁不成钢,养育孩子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爱得懦弱,爱得自私。为什么就不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呢?孩子的生命中有许多东西,无论好坏,无论是否满意,即使是给予孩子的生命的父母也是不能够改变的。只能够承认,只能够接纳。心地坦然地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一切。孩子对父母来说,首先是一个生命,一个人的生命,他需要的是敬畏、尊重与保护。他不是父母炫耀的工具,更不是父母谋利的工具,孩子平凡而善良的一生,也可以过得幸福与快乐。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是一种有害的价值追求。这是一种毒品,总使人陷入之后难以自拔。嫉妒、怨毒、虚荣、算计、邪恶等等,都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在这里,教育孩子本身就不会有什么乐趣,而是一种苦不堪言的状态。一些父母常常对不太听话的孩子吼叫:“我们把你拉扯大容易吗?”有时孩子也会无师自通地回敬父母:“谁叫你把我生出?”因此,这样的孩子就被称为问题孩子,被作为逆子而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却没有想过,每每有此类情况出现,首先过错在父母,所谓“母不母,则子不子。”由于有此种心态,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国学校里,广泛掀起感恩教育,完全站在父母强势群体一方,对孩子问责。其实许多孩子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是非常匮乏的。即使所谓富裕人家,也只是物质上丰裕,而精神上也是贫乏,严重缺乏真爱,缺乏真性情,缺乏人生的乐趣。从小就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残酷地压迫着,自小就失去了童年的天真。中式教育,有如牧羊养鸡养猪,西式教育才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充分尊重之上。西式教育才有真正的童年,才有生命个性,也才有真正的快乐。教育,常常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思想水平及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而家庭教育更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又常常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什么时候,中国的父母不再将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产,不再是孩子的保姆,而是孩子的生命伴侣与精神导师,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教育孩子才不会是负担,而是人生历程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为了能够享受这种人生乐趣,我们有必要有意将孩子的童年延长一些,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在童年中快乐地享受人生。  20XX年6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