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2)

时间:2021-08-31

心情日记 篇3

  如今的冬天越来越暖,人却越来越怕冷了。

  由于工作需要,前些天我巡回乡镇调查研究,去了有暖气的乡镇,工作起来轻松自如,若是哪个乡镇冰墙冷地,我只能站着打着哆嗦忙完工作迅速转移,一晌下来,这样往返与冷暖之间,本来白皙的脸被折腾得青紫相间,手脚也冰冷僵硬,感觉思维也被寒气冻僵,不怎么灵活了。

  记得多少年前的一个冬天,整个冬季我都穿着母亲缝制的粗布棉衣棉裤,脚上总是穿着一双千层底、棉花芯帮的粗布棉鞋,整个人被棉花包裹,笨拙得像一个蚕蛹,遇到雪天,被雪水浸得湿透的棉鞋,刺骨的冰冷一阵阵往心里钻。看着有的同学穿着雪白底子黑布帮的板鞋,心生羡慕,可自己却偏是孝顺女,面对辛劳的母亲想要板鞋的想法总是一次次被咽了回去。终于,母亲说过年的时候可以为我添置新衣,我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我穿着只有一层棉布厚的板鞋在寒冬里穿梭,现在回忆,那时不仅没有丝毫寒意,反而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在那个低矮简陋却温馨和睦的小屋里,度过了我无忧的童年时光,不用说暖气,那时的县城冬季限电,每天都会在用电高峰期停电四小时以解用电压力,那个铁皮暖壶是我整个冬季唯一的取暖工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到了夜晚,母亲总是在厨房烧了开水,搭了漏斗,将那滚烫的热水灌进铁暖壶,包了枕巾让我抱在怀中,每当我要把暖壶塞进母亲怀里时,她总是说自己不冷用不着。每天晨起洗漱,我总是要先将洗脸盆里的水破冰才行,父亲举着火把烧热冻住的水龙头取水的画面还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一个冬季出来,我的脸蛋一定会被冻皲,手背也一定会被冻得起包、裂口。虽然那个时代的冬季几乎没有采暖设备,但我从没有畏惧寒冷的感觉,总是用张满血口的小手去写一行行端正的汉字,总是张着冒着寒冷雾气的小嘴大声地朗读课文,总是穿着湿透了的棉鞋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踏出一行行小路,总是将欢声笑语塞满那不足零度的小屋。

  而如今,我的居室冬如春暖,厚厚的窗帘既阻隔了冬天的严寒,又牵引出一丝温馨;一组组暖气散发着适宜的温度,使我一进家门便要更换薄衣:羊毛、羽绒制品既美化了我的线条,又增加了体温……然而,我却自感弱不禁风,受不得半点风寒,总是尽可能地将自己局限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而不去感受冬天的情怀,总是缩手缩脚来去匆匆,总是在冬季收藏了性格,放任了意志,少了意气风发,多了慵懒低沉,少了勤奋努力,多了随性和惰性。我周围的朋友也总是一边感叹着对往昔严冬的追忆,而痛斥今朝低温对自己的折磨,总是念叨着现在的冬天越来越不像冬天而一头钻进暖气房再不想出来;总是如饥似渴地盼望冬雪的垂青,却吝啬了用自己的温度去融化冰雪。

  其实,冬天确实不太冷了,冷的是人的心情,冷的是人的意志,越是寒冷的节气对人的磨炼越是深刻,也就造就了人无畏无惧的坚强性格,就像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挥动铁锤时必然会迸发出响亮的音符一样。

心情日记 篇4

  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但幸福的感觉,却时常光顾。

  每当仰望天空,那火红的朝阳,那绚丽的夕阳,那朵朵的白云,那满天的星斗,那或圆或缺的月亮,都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想那天外是不是真的有天,人外是不是真的有人,人真是神奇的动物,身在这里,心竟然能长上翅膀,在瞬间飞往那遥不可及的宇宙,这个功能,其它动物一定没有,生而为人,多么幸福!

  每当端起饭碗,看到那并不丰盛的家常便饭,一凉一热,一荤一素,哪怕就是一碗玉米粥,一点咸菜,亦会生出一种幸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想这小小的一碗饭,是如何辗转来到我的饭碗,感谢大地生长五谷,感谢上天哺育万物,天地才是我们的大父母,更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就如我,不种地,各种粮食,应有尽有,不种菜,各种蔬菜,常年不断,科学发展的竟然能吃上反季节食物,这些,只需上超市一走,一个人的生命,要多少人的劳苦,多少人奋斗,想着白居易笔下的妇人,由于贫困,竟然把孩子扔掉,她的心中,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有饭吃,就是幸福!

  每当外面狂风怒吼,暴雨如注,总喜欢推开窗户,看那或粗或细的树枝,在狂风的肆虐下,东摇西晃,任风雨摆布,无奈又无助,看那狂躁的,密集的雨点,毫不客气地砸在房顶,地面,看地面上瞬间形成的道道小溪,条条河流,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杜甫“安得广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想着当年的杜甫,为了这自然的风雨,愁肠百结,狼狈不堪,倚丈叹息的场景,总是格外满足,同样的风雨,而自己,不用担心茅草会被风掀掉,不用担心床头屋漏无干处。在温暖的小屋,踏踏实实,开开心心,自自由由,欣赏着大自然这一特别的面目。有房住,就是幸福!

  闲暇的日子,有闲暇的美好。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出去走走,和亲爱的人一起,去公园,看看花,看看草,边说边唠,感受爱情的美好。或者去看望双亲,看他们满头的白发,想着子欲孝,亲不在的遗憾,真应该常回家看看,听几句亲切的唠叨。亦或与亲密好友,在一起小叙,交流心灵的感受,亲情友情爱情,象滴滴甘露滋润着人的心灵,温暖着我们的生命,拥有这些,是多么幸福!

  人之所以感觉不幸福,是因为对幸福已然麻木。想想战争的岁月,生命朝不保夕,人们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遭遇这样的时代,是多么的悲哀。值得庆幸的是,我生之初和平已久,我生之后国家不断强富,这样的日子,多少代人梦寐以求,这样的日子,就是幸福!

心情日记 篇5

  从记事起,我每天总想放肆地吃一顿猪肉,总想过瘾地读几本连环画小人书。可是因为出生在偏僻的农村,父母均是种田人,无法满足他们惟一儿子两个简单的想法。当然身处那样家庭的我也不会向父母表达想法,因为在当时的家庭情况下说了也是白说。

  那时外婆家在常德双桥坪,是公社所在地。萧条的小街上有供销合作社,供销社的柜台里面摆有十几种小人书,记得柜台里卖小人书的是个年轻女人,很漂亮,梳着长辫子,穿着花衣裳,只是面貌呆板。可能是像我这样的农村小孩她看多了也看烦了,不管你怎样亲热地称呼她,除了告诉小人书的价格,从来就不给我看书的内页。我只能隔着玻璃反复看小人书的封面。

  小街上还有公社食品组,那里每天清晨天不亮会向贫下中农卖点猪肉,逢年过节还会多卖几头。抓刀卖肉的男人肚子很大,像个孕妇,脸上堆积横肉,样子倒还和蔼。挂在肉杠上杆秤的秤钩、秤砣与秤杆永远都是油光水亮的,那杆子老是朝天,有肉无肉在钩上都是那样。我排在买肉人的队伍中,总听前面的爷爷奶奶们说:“秤杆莫太翘了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那总是朝天的秤杆不知让我们少吃了好多猪肉。即使天不亮就去排队,即使和蔼的胖子用那朝天的杆秤卖肉,很多时候刚轮到我,或差不多轮到我时,总听到那胖子大声说:“今天肉不卖了”或者“今天肉卖完了”。看到里面挂着的多半边猪肉,只怪自己今天运气差,还是回去与外婆吃蔬菜吧。有时也看到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孩拿着一张小纸条,高声喊叫:“买肉!买肉!”胖子脸上的笑纹马上就又堆了一层:“好,要哪里的!”经过若干次同样的场面后才明白,那些拿纸条的小孩是公社干部的子女,那纸条是公社书记写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鼎城区南坪乡当党委书记时,想起那情景,真想给全乡的小孩每人写张那样的纸条,让他们去买想吃的好猪肉。可那时已经不需要了,因为猪肉全乡到处都能买到了。

  我的外公去世早,舅舅在外地当兵,外婆常年一人在家。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我都要赶十几里山路到外婆家,老人家接到她疼爱的外孙时,总高兴得合不上嘴。晚上就拿出舅舅寄回来的少得可怜的津贴费或是她老人家卖鸡蛋什么的几角或一元(最多也就是一元),叫我第二天早上去食品组买点肉回来,因为她早上要出工捞工分。我每次拿着外婆给的钱,去食品组排队,尽管那时猪肉价格每斤仅七角六分钱,也不能将外婆给的钱全买肉,站在买肉的队伍中我总要算计,供销社柜台里那本我还没读的小人书要多少钱,必须先留下买书的钱,然后才买多少钱的肉。买肉时也总想买肥的,不要瘦肉。但那胖子却老是给我割瘦肉,就是不给我割肥肉。要是有钱,那时真想把整头猪身上所有的肥肉都买回去。现在我在某肉业公司当了总经理,每次看到分割出来的肥膘总是比瘦肉要便宜很多,还难卖掉时,心里总想那个时候有肥膘就好了。

  买到肉或没买到肉,手里总还有几毛钱,提着肉或光着手都要到供销社去看那呆板但漂亮的女人。因为她站的柜台里总有我没有读过的小人书。战战兢兢地把钱掏出,让她把小人书拿来,只看封面对就行了,往口袋里一塞,赶紧回家。外婆拿到肉也不问斤两,混着很多时令蔬菜开始炒肉,我自己则读那买来的小人书。外婆把肉与蔬菜一起在锅中炒熟了,我闻着猪肉的香味那小人书的头遍也读完了。吃完混有蔬菜的猪肉后,带着那本小人书与外婆道别,在回家的路上总是还要回味那猪肉的味道,如果想起书中某个有趣但还没记住的情节,中途还要坐下来再翻一遍。回到家中,一个星期里要给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若干遍外婆家猪肉的香味,说若干遍小人书里的故事。

  因为我有可爱的外婆,才有我少年时的多次买猪肉、读小人书的经历,才使我养成了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在恢复高考后的一九八二年,我从家乡村办的初中考进了师范,那时我们班七十二位同学就我一人升学,全公社也就我一人考入师范。想吃猪肉更想看小人书的渴望让我跳出了农村,截留买肉的钱去买小人书的经历,让我后来在外面能吃很多比猪肉更好吃的肉,能读很多比小人书更好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