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2)

时间:2021-08-31

心情日记 篇4

  苦瓜这果实,外表虽丑陋,但通体碧绿透明、脆嫩惹眼,且苦过之后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回味,可以消融燥热带来的烦躁,是盛夏的开胃妙品,有爱食者,能从其苦中嚼出甘甜。而苦瓜对爱者不弃,厌者不嫌,以清苦、清脆、清心三味示之,深得君子之风。

  第一次吃苦瓜的经历,是在大二那年暑假,我到家住宜昌的三叔家去游玩。当晚的接风宴上,三叔首推的便是这道凉拌苦瓜。瞧那一碟翠嫩欲滴的瓜色,禁不住诱惑,当即搛两片入口,嚼过,满嘴里瞬间都是苦汁。我当场吐了出来,戏谑地说,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与苦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暂且打住。

  过些日子,于饭桌上再碰着,便由当初的偶见过渡到相识。再提筷时,不觉收起了昔日的莽撞,很矜持地搛一片入口,初嚼,苦味渐散;再嚼,渐于无味;细嚼过,那青气便如同一团浮云,向你的鼻腔冲去。仿佛是遇着了一翩翩少年,站在蔚蓝的天空下,模样儿极干净极单纯,眼中憧憬无限。自此,遂爱食之。由此可见,与这苦瓜哪怕是缘分极浅,只要给它点时间,总能最终让你将它纳入菜食闺蜜的。

  查阅一下资料,没想到苦瓜这般清苦,对人健康却极有益。不但可以清热消暑、滋肝明目,还有抗癌功效。做法多样也极简单。可泡作茶喝,也可炖煮;据说广西还有一道名菜“蚂蚁炒苦瓜”,可惜,是何滋味,无缘得尝。

  当然,苦瓜作菜更多的是被人凉拌。先切片,放盐渍出苦液,用水漂洗,最后施以油、盐、蒜泥等便可。食前放冰箱里稍冻一下更佳。拿出来上桌,冷气蒸发腾于盘上,有一种云蒸霞蔚的意象。那盘中,瓜色青如春笋初探,周身是凉凉的冷绿。小心地搛一片入口,细嚼之,齿间会发出如踩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脆响,清气弥漫遁入肺腑,其苦尽甘来的况味和渐入佳境之感,让人顿悟人生要义。

  吃苦瓜利于健康,更利于“补心”。虽然现在鸡鸭鱼肉早成家常之菜,但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有必要尝尝这有君子之风的苦瓜,让它清苦的气息滋润我们的味蕾,帮我们回味一份生活的真滋味。

心情日记 篇5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纵然衣食无忧,也很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一贫如洗,也自在。

  每个人是不同的,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见识。不要埋怨别人无知,不要指望别人和你站在同样的高度。与其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如用一种亲近、平和的心,去看看他的世界。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巧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逸骄奢,仕途无益。——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我们虽然不是伟大的人,但如果用一颗伟大的心去做微小的事,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颗心就是利他。

  一个人物质上穷,容易解决;精神上穷,就比较棘手了。若想找到解决之道,心就要“穿越”回古代,从古人的传统文化中找答案。

  人体最软的是舌头,最硬的是牙齿,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却相处得很好、很久。为什么?对立中往往存在着统一。祸福、好坏、阴阳、黑白等也是如此。

心情日记 篇6

  时间:20××年2月10日,23点59分。

  地点:一个人的宿舍。

  想写点什么呢,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真想一删而不写了呢。但想想还是写吧。好安静啊,即使是大年初一,但对于这片工厂边区的租楼小房,却是比平日更加的人烟稀少。一个人在宿舍,不想开灯,暗淡的房间里只有电脑屏幕上发出惨淡的荧光,敲打在键盘上的指声在此刻却异常响亮,想写点什么吧,思绪混乱,点燃了香烟却熏了眼。我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也不知道以我的文笔能表达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很爱问自己,‘该如何是好’。我该如何是好,难不成就这样度过我的青春,日以复日的在这工厂上班下班,拿着千几块的薪水苟延残喘,徘徊在底线的边缘死死挣扎,却又无力摆脱。不然呢,我该如何是好,我能改变什么?颓废迷茫的生活让我逐渐失去自我。我想改变什么,现实的残忍将我狠狠击退。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心情日记 篇7

  1979年暮春,我带着弟弟在刚分到的责任田里劳作,起早贪黑。十几岁就挑起家庭的大梁,责任就是掌心的风景。没有号令,没有规定,也没有约束,可村民们暗地里憋着一股劲,犁田、灌溉、拔秧、插秧,哪样农活的进度和质量都超出人们的想象。毕竟,压抑多少年的激情得到释放了啊,就是一片普通的犁铧,也能点燃春醒。可我家的进度有点慢,我在自学高中课程,我得拿出一些像样的时间。暮春对我来说,来得有点迟,我在等初中一个老师的信,他已经从我所在的公社调到了县中学任教,他将给我带来高考的信息和吉祥的福音。

  辗转了5人,终于等来了他的口信,他叫我到公社中学去报名。至于怎么报名,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不得而知。我站在碧绿的秧田里发呆,秧苗挺举的只是一些气息。只有温暖的阳光从高处倾泄而下,抚慰着我的身心和遐思。我第一次幻想:村里、大队抑或小镇邮局,有一部电话该多好啊。可那时的电话,对我来说,只在书本中,在上层社会中,在国外……

  后来,我上了南京航校,电话虽于我来说不再是梦想,但离我还是遥远。我曾随要好的同学到邮局,看他们打电话回家的样子。陈旧的问候趣事,越嚼越有涩味。记得,邮局先将电话接通至对方中心局,再转接到支局,而后转到对方电话,或者去喊人来接,期间,要等待很长时间。我在旁边想象:假设直接拨通对方电话或者直接能够喊到人来接该多好啊。尽管有一个“慢”字在做主,可我毕竟看到了电话机,看到了两人隔着千山万水在通话啊!

  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一家大型企业的船舶上工作。这虽是一片漂浮的土地,但可以通过其高频无线电话和单位联系。如果有要事,通过中转,我还可以直接通过无线电话和家人联系。有线电话对我来说虽然陌生,但无线电话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压缩在一条直线上。

  几年后,我被直接调到这家大型企业的办公室工作,终于零距离接近电话了。面对两部内外线电话,细腻的手势,让我滋生报效工作的力量。那时的电话机是旋转式拨号的,虽然一个一个旋转拨号,但由于号码只有5位数,电话数量有限,占线情况较少,拨起来还算方便、迅捷。越过电话,我得到了很多新鲜的气息。5位数时代,普通家庭能够装电话的,在一个城市寥寥无几。装住宅电话,平民百姓只是奢望,但电话毕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过了两年,号码升至6位数,工薪阶层都渴望装住宅电话。尽管初装费用很高,但装机潮势不可挡。与此同时,砖头式的手机“大哥大”风靡一时。拥有一部“大哥大”,成了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我家虽然装了住宅电话,但对“大哥大”却是奢望。羡慕,那是免不了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电话号码升至7位、8位数的时候,便携式手机已经平民化。资料表明,近年来,无论是固定电话、手机产量、国内销量、还是手机用户,中国在世界上都排名第一位。现在,电话、手机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手机的迅捷,把千山万水的距离压缩为零,有时,当我拿起电话或接听、拨打手机的时候,总能浮现20多年前的幻想,感慨最深的就是:变化怎么如此之快?梦想为什么这么快变成了现实!

  20年来,我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并且后期一直主持办公室工作,亲历了电话的稀贵、零落和繁荣、繁忙。这不,我又拿起了电话,我又接听着手机。是啊,在电话和手机的背后,是一个叫做发展的速度;在速度的背后,是一个叫做国力的强大;在强大的背后,是一个叫做民族的希望;在希望的背后,是一个叫做改革开放的繁荣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