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言汇编(5)

时间:2021-08-31

篇六:

  1、“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庄子 《庄子》

  2、“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 《庄子》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

  4、“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 《内篇·齐物论》

  5、“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

  6、“两臂重于天下”。 ——庄子 《让王》

  7、成败之机,在于察言。 ——陈蕃 《理李膺等疏》

  8、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 ——比干

  9、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何为智者?忍辱负重以完成伟业之人也;何为俗人?不堪受辱及早自裁之人也。 ——郑林华

  10、通览群妙,凝神玄冥,灵虚响应,感通无方。 ——支道林

  11、各安其分,各足其性。 ——支道林 《庄子注》

  12、“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公孙龙 《坚白论》

  13、“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公孙龙 《坚白论》

  14、“历物十事”: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连环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 (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 《庄子·天下篇》

  15、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 ——左丘明 《洙泗考信录。余录》

  16、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 ——智顗 《摩诃止观》

  17、止体非恶即是戒, 止体不动即是忍, 止无间杂即是精进, 止则决定即是禅, 止法亦无止者亦无即是慧。 ——杜佑 《摩诃止观》

  18、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且庶人之职也。 ——王通 《文中子·王道》

  19、“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王通 《文中子·王道》

  20、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 (平日偶然戏谑的话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时偶然戏谑的举动本是出于心中的谋虑。) ——张载 《正蒙·乾称》

  21、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法藏

  22、“生敢无私,死敢无欺,质虽凡近,高遐是期。或谓弗然,请试察之。刚而寡谋,自信靡疑。众虽见恶,君子是之。即不见是,天岂不知。老而觉悟,途穷数奇。贲志长毕,命也何为。空同八篇,潦草缀词。” ——李梦阳

  23、贪羊而穷 ——汤显祖 《嗤彪赋序》

  24、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孙子兵法·用间》

  25、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 (贪婪的人为财而死,刚烈之士为名誉而死。贪求虚名的人,死于权势,一般人贪求生命。) ——贾谊 《鵩鸟赋》

  26、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贾谊 《吊屈原赋》

  27、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xx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 ——阮籍 《大人先生传》

  28、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 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 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 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 留侯起亡虏,威武赫荒夷。 邵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 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志从命升,失势与时隤。 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 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 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阮籍 《采薪者歌》

  29、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 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 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 ——阮籍 《咏怀》

  30、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阮籍 《咏怀》

  31、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阮籍 《咏怀》

  32、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阮籍 《咏怀》

  33、季梁 姓名:姬姓,季氏,名梁 生卒:不详 朝代:春秋 官职:随国大夫 评价: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之一

  34、孔子 姓名: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生卒: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朝代:春秋 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5、老子 姓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 生卒:公元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朝代:春秋 籍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 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36、墨子 姓名:姓墨,名翟,后世尊称为墨子 生卒: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朝代:春秋 籍贯:邾国(今山东滕州) 评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7、管仲 姓名: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也称敬仲 生卒:公元前725年~前645年 朝代:春秋 籍贯: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 评价: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38、曾子 姓名:曾参,字子舆 尊号:宗圣 生卒:公元前505~公元前432 朝代:春秋末年 简评:春秋末年著名儒学大家

  39、宁戚 姓名:姬戚 生卒:约公元前七八世纪 朝代:春秋 官职:齐国大司田 简评:齐桓公主要辅佐重臣之一

  40、师涓 朝代:春秋 官职:乐师 简评:大音乐家

  41、师襄 生卒:约公元前六世纪 朝代:春秋 官职:卫国乐官 简评:孔子曾学琴于师襄

  42、师旷 字 :子野 自称:盲臣、瞑臣 官职:晋大夫 简评:博学多才,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闻名于后世。

  43、钟仪 官职:郧公 朝代:春秋 尊称:四德公 简评:中国最早见于文史记载的职业琴人

  44、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遇见知己琴弦断, 弦断有谁听? ——伯牙 《高山流水遇知音》

  45、伯牙 姓名:俞瑞,字伯牙 朝代:春秋 生卒:约公元前600年前后 简评:杰出的古琴大家

  46、樊姬 朝代:春秋 身份:楚庄王夫人 简评: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47、左丘明 生卒: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时代:春秋 籍贯:山东省肥城 简评: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

  48、孙子 字号:长卿 生卒: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 籍贯:齐国乐安 简评: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49、姬旦 姓名:又名叔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生卒:?~公元前1105年 朝代:西周 出身: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母弟 评价: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儒学奠基人

  50、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史伯 关于大人物的名句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