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优秀教学随笔

时间:2021-08-3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社会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在课的开始,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可以播放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就非常感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为此,还可以进行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