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请他赏眼了一篇他熟悉内容的文字,那是我为怀念一位作古的老年教师续写的生平简历。最近两天,我想完成一组最少两篇文字,分别投进两个网络社团,都是以冬为题材的,冬之寒、冬之幻;冬之恋、冬之念;还有就是已经开始备稿的另一个与冬有关的题目。冬之寒、冬之幻已经连在一起写完发稿,这与师范生活毫无关系,这位老兄叫板的是师范生活的写照。其实他就没进过我的作品空间,以前零零星星出现过,都是一些师范读书时自己写在校园板报上的自编诗歌之类,好像还有一篇是描写了晨操时的片段,当然,这些不是他现在要求的,突然间我有了主意,读书的那年冬天印象最深,何不把后两个题目再进一步合并,弄个“冬之恋、冬之念”为题,书写一些师范生活的经历呢?
即便是这样,我缺乏灵感,也写不成散文,若作为“随笔”或许能写下去。这冬之夜,在寒冷侵袭的情况下,我重新为煤炉添加了一些燃煤,加厚了自身的外衣,静坐在电脑前,回忆起令人恋眷,使人怀念的白洋淀师范读书生活。
这零零碎碎的故去时光,是否还在我心中徜徉?
前些年,在我冬天闲暇之时,因为日短夜长,自己长夜难眠,偶尔找出过去的日记,掸掉尘土,翻开页面,一个圆形的图章出现在扉页的右下角,那是我熟悉的师范学校的印章,压在红章的时间是“96、2、1号”几个字,页面中央醒目的书法钢笔字“获全勤奖”,字迹硬朗大气,行书风格,方正饱满。那是班主任张老师留下的笔墨,抬头格还有我的姓名之后连着“同学”二字。看到这,我的心开始激动了,眼睛同时湿润了!
我的母校,你现在是不是还是老样子!那红红的墙壁、绿绿的挂瓦组成的人字形屋顶的一排排教室宿舍,那翁郁的侧柏,树冠相连的洋槐,连同校园步行甬路旁边修剪整齐的冬青黄杨,校园中心柏油浇制的大型篮球场,那整排贯穿的琴房、画室、展览馆,那进入月亮门才能到达的图书阅览室,那远离教室的餐厅小礼堂,那演出时粉墨登场的舞台,那餐厅附近高压水罐下,常年细水长流洗碗用的水龙头,他们还是过去时候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