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电影心情随笔(2)

时间:2021-08-31

  我们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过大年,过年不用干活,还能有新衣服穿,挣点压岁钱,买点儿鞭炮放放,能吃上几顿白面馍馍,鸡鸭鱼肉和和饺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和伙伴儿们一起,不管天寒地冻,白雪茫茫,每人抱一抱子平时积攒下的刷子头儿,提着自己糊的红纸灯笼,到空旷的野地里,把绳子绑在刷子骨朵上,怕风把灯刮灭,几个人围着灯笼,把灯笼罩子去摘点着火,开始揉刷子骨朵儿,有揉圆圈儿的,有揉八字形的,看谁揉的好看时间长,和周围的村庄,无形中形成了赛场,一晚上每个人都弄的灰头黢脸,虽然过足了放“焰火”的隐,却把新衣服烧的窟窟窿窿的,少不了回家挨顿骂。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上级为了让农民享受文化生活和宣传教育,每个公社选拔几个青年文化人,出外学习电影放映技术,组织了电影放映队,我们公社有上百个自然村,一部放映机轮流放映,每隔两三个月才能轮到一次。

  自从有了电影放映队以后,农民开始认识了电影,农村也有了文化生活儿,虽然两三个月才看一次,但时常有一种期盼和念想,每听说电影队快要来了,特别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地象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手舞足蹈,连睡梦都是笑醒的。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放映队一行三人,每天用架子车拉着放映机和沉重的发电机,还有挂银幕的长木杆儿等,不辞辛劳的徘徊在去往各个村庄的路上。

  每次放队来到村上,哪怕农活再掰不开脚丫儿,队长也会下令早早收工,让大家安心地看电影,毛孩子们简直就象过大年一样,高兴的屁颠儿屁颠儿的来回奔走相告,生怕有谁不知道,大人们也非常高兴,打发孩子们把七大妗子八大姨都叫来,早早的准备晚饭,免得误了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