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合肥人都知道这样一种美食——粉折子,这是一种在寒冬季节里才能吃到的美味。
小时候每到冬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为做粉折子准备了。先要挑天气,因为粉折子从做到晒干收藏这中间最好不要有阴雨天,否则会影响口感。年纪大的人有经验,根据前期及往年雨水情况结合风向及其大小就能挑出比较合适的时间。这时候就见洗衣淘米的小河边来来往往的都是挑着水桶淘米的人。淘好的米放桶里兑上水浸泡两天,同样需要浸泡的还有黄豆和绿豆。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摊粉折。这项工作光靠家里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请左邻右舍的邻居帮忙。吊在房梁上的磨杆要两三个人才能推起来,一个往磨里按一定比例加泡好的米和豆子。厨房里两口大锅同时生火,灶下一个人添火,灶上一个手艺精熟的老师傅一人看顾两口大锅都不慌不忙,先在锅里刷上层猪油,再舀上一瓢磨好的米豆糊,有刷了刷平,一张粉折就成型了。等火候够了就能起锅了,大师傅趁这间隙给另一口锅刷油,舀米豆糊……这一锅摊好,另一锅粉折正好可以起锅。这时早等在一边帮忙的递上一把蒲扇,大师傅用扇子一抄,锅里的粉折就听话的平铺在蒲扇上,热粉折的香味立刻就被扇开了,满室香味让人直流口水,大人们看我们盯着粉折的眼睛放光,就会起几锅分给我们,裹上咸菜或上粘上辣椒酱,那美味现在想起来都让人食指大动。大师傅一套动作下来,毫不拖沓,如行云流水,韵味十足。接过扇子的人手腕立即一个翻转,把刚出锅的粉折扣在早准备好的筛子上,等扣上四五张,就端出去交给外面帮忙的人,这些人就把整张的粉折卷起来,切成一根根一指宽的条,铺在卸下来的架在板凳上的门板上。至此,摊粉折的工序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太阳公公的事了,不间断的晒上个十几二十天,晒得焦脆干透就可以收起来慢慢享用了。
这等费劲的美食,平常在家里是舍不得随便吃的。只有等来了客人或是过年才吃。还有就是给馋嘴的孩子解解馋。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最开心的,站在锅灶旁,看着爸爸妈妈烧上一锅开水,然后把粉折下上,再撒上嫩油菜,放上调料,撒上葱蒜,盛上一碗顾不得烫嘴就吃开了。
如今的生活条件比那时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想吃什么可以买得到,胃口也被惯坏了。但是,每到冬天我都找朋友和同事打听哪里有粉折卖,然后去买上几十斤,想吃的时候下上一碗,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