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最初的地方纪实故事

时间:2021-08-31

  “在与世隔绝的深山环境里,12岁的子贵带着两个弟弟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们的父亲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去世,母亲改嫁后音讯全无。哥哥每天砍柴、挑粪、做饭,家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口小铝锅以外没有任何家具,一家人一整天的伙食只有一个土豆。这样的情况在凉山州非常普遍。”在“201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华红丝带基金凉山州艾滋病防治项目关爱大使、央视主持人沙玛阿果声情并茂的向大家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艰难现状。这个从大凉山走出的彝族女儿,正在用实际行动给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去更多的温暖。

回归生命最初的地方纪实故事

  花朵,开在大山里也要顽强绽放

  沙玛阿果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封闭。阿果童年最美的记忆就是回到乡下的外婆家,和小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山野上奔跑,摘果子采野花,只穿一件单衣也觉得很快乐。母亲是当地的妇联主任,虽然家在县城,但是母亲的单位到家里还是有十几里的路程。到了下班的时间,阿果常常趴在窗户上等着妈妈,看着她一个人扛着几十斤的甘蔗带回家给她吃。妈妈一个人小小的身影越来越大,给阿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阿果的外婆一个人住在乡下。从三十多岁就开始守寡的她独自一人把两个幼小的女儿拉扯大,生活艰辛可想而知。在大凉山,没有儿子、丈夫的女人是很容易被歧视的。有一次,外婆养的一头牛被人偷走了,她孤身一人走了很远的路才千辛万苦地把牛拉了回来。这个行为在当时非常危险,但她想都不想,一心只想找回那头牛,因为对于一家三口来说,没有牛就等于无法生存。到了晚年,阿果的母亲要接她到城里来生活。但她担心这样会连累女儿,影响女儿的工作,宁愿自己度过一个孤独、寂寞的晚年。母亲和外婆是阿果从小最敬佩的人,她们坚韧勇敢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为阿果树立了榜样。游走于贫穷的山村与相对富足的县城中产生的对贫富差距的理解,也为她日后的公益事业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阿果说,彝族人的天性里就有坚韧的力量,就像大凉山里的小花,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生长。因为从小就有的当演员的梦想,阿果常常自己对着收音机、电视里的播音员模仿发音,以训练标准的普通话。上学的时候,每到工厂、部队里慰问的日子,她总是主动要求念慰问信,努力地练习普通话发音,那架势跟电视里的播音员一模一样。大学毕业后,她做过话剧团的演员,后来成都有线电视台成立,她又大胆的报名参加了招聘考试,开始了一名电视人的生涯。

  “演员要的是感性,需要激情澎湃的情感,爆发力很强才行。但是我相对理性、沉稳得多,更多的时候希望表现出来的是更实在、更真实的东西。做演员更多的是扮演其他人,尽管有自己的影子、性格,可毕竟演的是非我。做主持人就是我,虽然并非是完完全全的我,但我的成份更多一些。”阿果决定在主持行业发展下去。在成都电视台,她先后主持了好几档生活服务类的节目。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阿果的节目办得红红火火,她很快从主持人做到了主编的位置。又是凭着山间小花的那种不断朝着阳光向外生长的韧性,她决定离开家乡,去北京寻找更开阔的舞台。

  工作,让她脱掉马甲换正装

  初到北京,阿果和另一个朋友合住在一间四合院的小平房里,没有厕所,平时洗澡得上澡堂子。那时候最想念的是家乡的亲人和美食,只要想起他们,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生活上的拮据并没有让这个从大山中走出的姑娘感到任何不适应,而工作上面临的挑战却让她迷茫了很久

  在地方台,节目氛围相对轻松,主持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到了中央台,节目制作要求十分严谨严肃,主持人就像节目的一个符号。他们说的话都是别人写好的稿子,明明不是自己的语言却要做出自己说话的样子。正值二十多岁的年轻阿果,内心充满热忱,却要穿着职业装,说着形成定式的台词。开始时,她每天梳着两个大辫子、穿着马甲上节目,被记者写成“穿着马甲的主持人”,还被领导批评服装不职业。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职业”,阿果一狠心决定剪掉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到了理发店,心有不忍的她还不停地嘱咐理发师,要剪成“既能短又能长的头发”,最后头发越来越短,成了真正的职业短发。

  头发显得“职业”了,工作态度上更要开始转变。面对心理上的落差,阿果在迷茫困惑中选择了坚持。她说从小在大山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遇到问题从来就不会选择逃避。渐渐地,《半边天》在几年里越来越红火,阿果的主持也越来越自如。在《半边天》,她接触到许多女性朋友,有普通老百姓、农村妇女、国际上知名女性等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通过与这些嘉宾的接触,她对栏目与主持人的关系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国内,女性无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许多女性面临着苦难与困惑,她的节目不仅要讲述她们的故事,还应该引导她们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要从心理上为她们解决困惑。为此,阿果制作了两期特别节目作为试验:一个是针对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第三者”问题,在节目中她鼓励遭遇第三者家庭的女性从自身寻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改变自己来争取幸福。另一个则是针对女性职业困惑的问题。这两期节目虽然没有正式播出,但是给《半边天》的节目风格带来新的思路,也让阿果第一次开始从心理角度关注问题。

  2004年开始主持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心理访谈》,这时候她刚刚当上母亲。收获了幸福家庭的她,心态上成熟了很多,主持风格也越来越沉稳、理性。节目的经验让她自己也对婚姻和家庭的维系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解,在处理问题时也更加从容。有一次在节目中,一位男士面对他心爱女人的求婚表白时选择了沉默。他爱她,可是却对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把握,之前遭遇的两次痛苦的失恋让他失去了对婚姻和爱情的信心。阿果和心理专家们一起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最后,通过节目的帮助,这位男士终于拨通了女朋友的电话,深情地对电话那头的姑娘说:“放心吧,我会对我们的爱情有个很好的交代!”又比如,很多人在面临失败的婚姻时,总会从对方身上寻找问题,即使重新走入了下一次婚姻,又会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阿果总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鼓励他们让自己的内心真正成熟起来。这个曾经“穿着马甲的主持人”变成了荧幕上最真诚的“心理导航师”。这朵日渐成熟的花朵也开始思索怎样用她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