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与一碗汤哲理故事

时间:2021-08-31

  一个苹果,一个班的饿夫也吃不完。就这样一句话就概括了我记忆中的那个故事。那个故事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当然不正确的话是上不了书本的,上不了书本就不会被我读到,既然不会读到的故事就不会装在我的记忆库里。打开我的记忆库,全是琳琅满目的垃圾。如果我的脑子有记忆清除键就好了,我觉得如果我不能活到一百五十岁,与没有这个键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主要是有一个诱因。诱因很重要,杀一个王储会引起一次世界大战,就像非洲的那只蝴蝶一振翅,在遥远的美利坚就会引起一场海啸一样,不可低估了它的能量。最近看了那部大片《孔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电影我属于前者,停留在,永远停留在看热闹的地步。但是里面有一个细节不但让我捕捉到了,还成了勾起我的回忆的钥匙,那我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个细节了:孔子和他的众弟子在流浪中饿得要死,好不容易搞到了一点东西,弟子端着那碗热腾腾的汤给垂死(对不起,用了两个不中听的词,大概是有辱先哲的。不过比之“惶惶如丧家之犬”来也不过小乌而已)的孔子,孔子怎么做的呢?他喝了一口,说:“让弟子们也喝一口吧。”于是,弟子们也都喝了一口。这是一个感人的场面,也是一个温馨的场面。感人的场面很多,温馨的场面也不少,为什么它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是真实的(当然是艺术的真实)。这就让我想到了“那个苹果”的故事,一个苹果传递了一圈却还是一个苹果,看看他们的道德是何等的“高尚”!

  用王小波的语气来说,高尚这个词可是个好意思。但是就象我们建房子一样是不是越高就越好呢?我想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在看建房子这方面像看电影一样我还停留在看热闹的幼稚阶段,但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世界上没有耸起两千米、三千米、四千米的高楼就是很好的证明,太高了怕是有点晃悠。还是一个问题就是高高地耸在高空中接不了地气啊!

  那么道德的地气在那里:人性!孔子是何等的高明,就算在死亡线上挣扎,他也没有忘了“人性”,他知道,他如果不喝的话,这碗汤还是一碗汤,大家都眼睁睁地望着那碗汤而肚子呱呱地叫。孔子是众弟子的老师,更是精神领袖,虽然那时侯还没有“精神领袖”这个词条,所以众弟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第一口汤非孔子莫属。在周云蓬布满沧桑的歌词里有这样的句子,死到临头也要领导先走。注意这里用的是“领导”而不是老师,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老国度,尊敬老师也可以看成是“孝”的延展吧。假如孔子不是“老师”的身份而是“领导”的身份,我想那第一口汤肯定也是会喝下去的,因为从人性出发,他也会这么做,这个时候更需要身先士卒。但编造“一个苹果”的故事的人却不明白这一点。看来他对中国的国情和人情是一知半解的。

  假如那个苹果是那几个家伙的“救命稻草”,人人都不要,宁愿和苹果同归于尽也不要。这又是那门子的高尚?害人害己也叫高尚,这真是让像我那时侯一样的糊涂虫白感动了一场,现在想来都有受愚弄的感觉。那个“头头”真不是人,他要像孔子那样带个头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