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酒的古代小故事

时间:2021-08-31

  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完全或者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酒精度数不低于8.5%的饮料。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葡萄酒的古代小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西汉:汉武帝供奉王母的珍品

  有史料记载,汉武帝对张骞从大宛带回的葡萄品种及酿酒工艺尤为看重,命宫人在离宫别苑内大量种植葡萄,对葡萄酒犹如后宫佳丽般珍藏。据传,汉武帝很喜欢葡萄酒的美味,但因当时酿造的酒很为有限,故而特作珍藏,以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的珍品。

  2、东汉:凉州刺史孟佗的“买官王道”

  据传,三国时一个叫做孟佗的凉州刺史,其官职便是用一斛葡萄酒贿赂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而换得。这里的葡萄美酒成为了诸如孟佗之类的官员买官升官的“不二王道”,成为了一种政治投机品,也可看出在东汉末期葡萄酒异常珍稀,可谓“滴滴值千钱”,一斛葡萄酒就可以换得“刺史”这类二千石的大官。

  3、魏晋南北朝:魏文帝曹丕的“吃货情结”

  有史书记载,魏文帝曹丕非常喜爱葡萄美酒的滋味,并下诏宫中御医,夸赞葡萄果实味道绵长、汁水丰富,可以消除烦躁、解除口渴,而酿成的葡萄酒美味甘甜,使人容易醉倒。作为一位帝王,大谈葡萄酒与葡萄的美味,让人不禁想到其实曹丕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啊。

  4、唐朝:李白的“红颜知己”、王翰的“边塞情人”

  到了唐朝,葡萄美酒便成为了诗人们文思泉涌的催化剂和人生不可或缺的“知己”。自称“酒中仙”的李白尤喜酒后作诗,其在《对酒》一诗里给予了葡萄美酒崇高的赞美:“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李白更是在《襄阳歌》里幻想每日都可豪饮三百杯葡萄美酒。而王翰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里,想必已将葡萄酒视作可慰藉边塞苦寒生活的“情人”了吧。

  5、宋代:苏轼文中的琼浆玉液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老饕赋》中写道:“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在苏轼看来,凉州出产的葡萄美酒配以南海精美的玻璃杯来盛装,是聆听仙乐、欣赏仙女跳舞时的必备之物,只有葡萄美酒这种琼浆玉液才够资格与仙乐、仙女跳舞相提并论。由此看来,大文豪苏轼可谓是“饕餮族”的开山鼻祖。

  6、明朝:李时珍笔下的“养颜瑰宝”

  明朝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里记载,葡萄酒可以“暖腰肾,驻颜色,耐寒。”可见葡萄酒在这位名医眼中有御寒取暖、美容养颜之功效。李时珍还称“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说的就是过度饮酒有害、适量饮用有益的道理。

  7、清朝:康熙大帝的“长寿秘笈”

  相传,康熙大帝在其五十多岁时,身患重病,幸得当时的西洋传教士们进贡的葡萄酒相助,龙体才得以很快恢复,于是他称赞葡萄酒是“西洋上品,乃大补之物”,并命各地官员与传道士收集西洋葡萄酒进献于皇宫,供自己每日适量饮用以延年益寿,这大概是康熙认为葡萄酒是强身健体之物和长寿秘方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