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彩虹岭上看黄帝(2)

时间:2021-08-31

  此时,三仙正在各显神通,驱赶着一群群的石头往山上跑,紧张地筑着城。工程才完成一半左右,忽然传来洪亮的鸡啼声,以为天就要亮了,要马上回天上向玉帝复命,就不得不停止施法。被赶到半山坡的石群就停下不动了。他们费一番心血,只筑得半壁石城留在云宿山上。

  经过几百年风雨侵蚀,石城也残破了。近年有文物工作者到山上考察,初步鉴定它是一处古城寨的遗址。

  云宿山顶呈南北走向,长约500米,宽约100米。石城墙建筑在接近山顶的山坡上,除了几处陡峭的石壁无须也不可能筑墙外,城墙基本环绕山顶。现存东、西南、西北、北四段城墙,总长数百米,宽1~2米,残高1~4米,用砂岩稍加工成不规整长条形垒砌而成,每隔数米砌一方形排水孔;垒墙的石头每块长0.3-1米多,厚一般0.3米左右,有的厚达0.6米。石块虽不规则,但其接缝吻合巧妙。东面和西北面各有1门,西北门已塌,东门保存较好。东门仅容一人通过,高1.45米,宽0.51米,下宽上窄,两边用长0.6米、宽厚约0.3米的方条石渐向中间靠拢叠砌成券拱顶;门内侧比外部阔,上下有门孔,推测原有木门。南面长满茂密的灌木,沿城墙调查,只发现类似寨门的缺口,可能南门已塌。

  石城墙石质与满山裸露的岩石相同,表明石城墙是就地采山上的砂岩砌筑的。石头可以美称为“玉”,民谣“云宿山中玉垒城”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传说山顶有“大可方丈,平正若棋盘”的大石,今见大石裸露部分呈圆形,十分平整,直径6米,如一块巨镜直照苍穹,周边筑有约半米高的石墙,石面粗刻有字,隐约可辨“广州知府”“上”“十”等字符。这块大石当是经人工打凿的一处重要遗址,是祭坛、指挥台,还是其他特殊建筑(如了望台)的基础呢?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大石旁边斜躺的一块石上,凿有一小杵臼,可用来加工粮食、药材或火药等。西面石墙内的山坡上,筑有不少平台,可能是房屋遗址。还发现一个口径约4米的圆形人工坑池,边以石砌筑,大部分已下塌,原深度不明,可辨认的是上方有两个进水孔,推测用来蓄水。此外还有一些石刻等遗物,有的似是石柱础。这些发现表明它是一个古山寨遗址,但至今尚未找到相关的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