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和实验演示,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2至6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知道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设疑导入,引发兴趣

  1、 师:声想请同学们帮它找词朋友,谁愿意?声有一个词朋友叫回声(板书)。

  2、师:关于回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读音,读生字卡。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 自主识字,短文复现

  1、 师:这课的生字朋友不多,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

  2、 同桌互查课后生字,用星号评价对方。

  3、 短文复现,巩固识字: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四) 图文结合,学习第一段

  1、出示多媒体画面。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

  2、出示课文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3、图文结合,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

  4、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

  (五) 指导书写

  书写纹、影、倒、洞、游。

  1?描红后观察。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2?示范指导。

  (1)范写纹、影、倒、洞、游四个字,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讲解要点:纹的纹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3?学生临写。

  (1)古筝响起,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脚稳。

  (2)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3)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六)注意事项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回声的资料 ,没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向家人请教有关回声现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学习二、三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

  4、评析: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标点:问号、感叹号等)

  5、应该怎么读?谁来读?(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二)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

  (1)实验演示:(下面的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2)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引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3)结合词语比较,复习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思考: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2)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3)通过朗读与第二段的高兴进行比较。

  (三)分角色朗读,总结全文

  1、分青蛙妈妈、小青蛙、回声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

  3、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四)指导书写岸、园、围

  (五)弹性作业,拓展延伸

  一星级: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二星级: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三星级:同学间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

  (六) 板书设计

  回声

  碰 遇

  水波 ) ) ) )河岸 声波 ) ) )障碍物

  荡回来 返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