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忆江南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