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优质教案(2)

时间:2021-08-31

  四、学而求思,主题升华:

  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拥有许多向善的品质;一个灵魂丑恶,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更有力地突出近窗病人的善良无私。

  同一个窗口,两人看到的景是否相同呢?为什么两个人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色呢?

  景是心中的景,窗是心灵之窗,景是心灵的投影。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如果人没有一颗高贵纯真的心灵,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窗,就如同文中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一样,即使窗外有再美的景色,他也是看不见的。因此,我们不能做文中那位远窗的病人,让心灵落上自私、卑劣的灰尘。

  五、思维体操,奇思妙想:

  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会使思绪更加激越腾飞,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这篇《窗》也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墙”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却意犹未尽,耐人寻味。让我们掩卷长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思维体操:(两道题任选一道作答)

  (1) 想象一下,不靠窗病人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

  明确:大致两种情形

  ① 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小结:他受到了向善心灵的感化。

  ② 责怪靠窗病人撒谎

  小结: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远窗的病人会怎样做呢?

  明确: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他会向以前那近窗的病人那样给新来的病人描述虚幻的景色,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用以忏悔,赎罪,这也算是他灵魂洗礼后进步的表现吧!

  ② 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呆呆地朝窗口望,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靠窗位置加害于他。

  ③ 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越来越严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告诫人们不能心胸狭隘,不能太自私,要关心别人,善待生命。

  那位活着的病人可能有无数种结局,然而我们还是衷心希望他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