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案范文(3)

时间:2021-08-3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钱塘湖春行》

【合作·探究·展示】

  学习《钱塘湖春行》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

  (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

  为什么是“争暖树”,为啥要争“暖树”。

  (向阳的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

  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

  (“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5: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6:“行不足”怎样理解?——指观赏不够

  7: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8: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切题中“行”字)

  9:“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10: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读寻觅春踪:

  1.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早春)

  2.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读诗中妙笔:

  1.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爱”)

  2.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想像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整首诗描绘的内容讲述一遍。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美景。(优美的声调念)在一个明丽的早晨,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云同湖面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上似的。而湖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堤岸齐平了。远近都有黄莺婉转的啼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上飞过去;不知是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够遮住马蹄。神把花挂在树,把草铺在地,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流连忘返了。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结课文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诗人欣然观景的形象,表达了春色喜人,生机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闲适自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