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语文教案(4)

时间:2021-08-31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解决。

  十、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的大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许多同学都喜欢背诵古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2.解题。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看图、读诗

  1.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图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图意吗?

  2.读诗。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读诗,一边看图理解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花满蹊、留连、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一下。

  2.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诗意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说出诗的大概意思即可,给以适当鼓励、评价)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留恋不舍,时时戏耍飞舞,可爱的黄莺在花间不断地欢唱。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1.带着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来朗诵这首诗。

  2.背诵这首诗。

(六)扩展

  1.自学、讨论杜甫的另一诗《绝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交流(如果喜欢,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齐背《江畔独步寻花》。

  2.分层次让单个学生背诵。

(二)谈话导入第二首诗《菊花》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菊花元稹)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②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四)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五)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

  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

  (六)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七)总结

(八)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

  江畔: 蹊: 留连: 恰恰: 秋丛:

  2.理解诗句的意思: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3.默写两首古诗。

(九)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黄四娘家/花/满蹊,秋丛绕舍/似/陶家,

  千朵万朵/压/技低。遍绕篱边/日/渐斜。

  留连戏蝶/时时/舞,不是花中/偏/爱菊,

  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