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小班教案(2)

时间:2021-08-31

《空气》小班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杯子、塑料袋、小降落伞、扇子、纸片。每组一套:盛有水的水槽、杯子、砖头。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找空气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但它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找一找空气。

  实验一

  拿一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装了什么东西,会有学生说:“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是空的。”

  把“空”玻璃杯倒扣在水槽里。

  让学生观察:当玻璃杯一歪时,杯口发生了什么现象?(许多气泡从“空”杯子里跑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空杯子里怎么会有气泡跑出来?”

  指导学生认识:空杯子里并不空,杯子里面有空气。

  实验二

  提问:谁能用桌上的塑料袋再做个实验,来证明我们教室里有空气?

  实验:学生用塑料袋“兜捕”空气,并用手压装满空气的塑料袋。

  小结:瘪的塑料袋鼓起来了,是因为它被教室中的空气充满了。

  实验三

  提问:谁能做个实验证明砖头里也有空气?

  实验:学生把砖头放入水槽中,从砖头里有许多气泡跑出来。

  小结:在砖头的孔隙里有空气。

  讲述:证明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用手绢做“降落伞”从空中落下时,空气能把“降落伞”撑得鼓鼓的。搧扇子时,头发会飘动,脸上会有空气拂过去的感觉。(教师可边讲边演示这两个实验。)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1)认识空气是气体。

  提问: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然后把袋口打开,用手挤压袋,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讨论:塑料袋瘪了,空气跑了。

  提问:点燃一枝蚊香,观察它的烟如何飞散?

  学生讨论:烟向四面八方飞散。

  讲解:这两个问题都说明,空气会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

  (2)认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提问:大家用眼睛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空气呢?

  学生讨论。

  板书:没有颜色。

  提问:大家能通过空气看到前面的黑板和我吗?这说明空气是怎样的?

  把筷子放在水里,可以看见筷子,隔着空气能看见黑板,想一想空气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

  板书:透明。

  (3)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提问:大家再用鼻闻、舌尝的方法观察空气的气味和味道?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4)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气体,又做了上面“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巩固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这一课,知道了在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找到它。我们还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大家在书中的横线上填写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空气》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度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幼儿知道新鲜的空气对人们的.健康有益,而污染的空气对人们健康有害。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 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 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讨论:空气与人们和动植物的关系。

  师小结: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新鲜的空气有益健康,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去阻止一切污染空气的行为,从小做起。

四、 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空气》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2、通过运用不同材料的多种方式感受空气的存在。

  3、乐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活动难点:

  通过运用不同材料的多种方式感受空气的存在。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塑料袋、包装纸、吸盘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用吹起来的气球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并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却无处不在。

  1、教师出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他是鼓鼓的呢?它的里面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空气)。

  2、教师将气球里面的空气放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空气排出的过程。

  师:现在气球里面还有空气吗?(没有了,空气跑出来了)

  3、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发一个气球,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抓不着的。

  师:你们看到空气了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气味的?手能抓住空气吗?空气排出的时候我们的皮肤能感觉到吗?

  教师小结:空气看不见,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手抓不到,空气从气球里出来的时候,皮肤感到像风吹一样的感觉。

  二、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包装纸、吸盘感受空气的存在。

  1、师:这里有一些东西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空气,看看都是些什么?(塑料袋、纸、吸盘)

  师:请你们玩玩这些东西,看能不能感受到空气。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师观察,及时引发幼儿思考。

  3、幼儿交流发现,教师适时引导。

  师:两手抓住拎袋,挥动袋子抓空气,迅速抓空气,迅速封住塑料袋口,鼓鼓的袋子里是什么?

  师:包装纸放置在胸前,当快速奔跑时,包装纸会怎么样?为什么不会掉落下来?

  师:吸盘为什么会吸在光滑的地方?吸盘里有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虽然空气看不见、抓不到,可是它无处不在。

  三、幼儿讨论。

  师: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

  师: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师:为什么会有难受的感觉呢?因为空气不能进入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受。 如果时间长了,人就会慢慢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非常重要)。

  四 、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在教室里用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那让我们去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