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班音乐教案(2)

时间:2021-08-31

《花》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花》大班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运用多种形式练习稳定的节奏感,初步培养幼儿的多声部协调配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扑克牌1副,插牌用的底卡4条(自制,以便将幼儿创作出的节奏卡片展示出来)。

  2.金属类(三角铁、碰钟等)、木制类(双响筒、响板等)、散响类(串铃、铃圈等)、鼓类4类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等,分类摆放在小椅子下面。小椅子在活动室内摆成半圆。

  3.金属类、木制类、散响类、鼓类打击乐器卡片4张,磁板1块。

  4.录音机,《老友进行曲》、《铃儿响叮当》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听《老友进行曲》,一个跟一个走进活动室,按顺序坐在小椅子上,随音乐拍手。

  教师在幼儿面前的地上摆8张背面向上的扑克牌(简称白卡片),即白白白白 白白白白。教师从左到右指卡片,幼儿看教师指挥打拍节。(教师注意在指挥这8拍时,正好与《老友进行曲》的一个乐句合拍。)

  幼儿节奏拍稳定后,教师任意将一张白卡片翻过来(正面向上的扑克牌简称花卡片),表示拍到这一张时空拍。

  如:白花白白 白白白白

  拍空拍拍 拍拍拍拍

  教师可任意改变花卡片位置,同时点指卡片指挥幼儿拍节奏,游戏玩到《老友进行曲》结束。

  2.提问:刚才玩的花卡片、白卡片游戏还可以怎么玩?

  (1)花卡片代表一个字,白卡片代表一个字。

  如:白白花白 花花白白

  叮叮当叮 当当叮叮

  (2)花卡片拍身体的一个部位,白卡片拍身体的一个部位(即声势)。

  如:白花白白 花白花白

  手腿手手 腿手腿手(拍)

  3.请幼儿摆卡片设计语音和身体声势。

  幼儿分4组围坐,每组发8张牌,1个插牌用的底卡。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分别将每组插好的卡片贴在磁板上,各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及语音、身体声势,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第一组:白花白花 白白花花

  哗啦哗啦 哗哗啦啦

  手腿手腿 手手腿腿

  (拍)

  第二组:花花白白 白白花花

  叽叽呷呷 呷呷叽叽

  腿腿肩肩 肩肩腿腿

  (拍)

  第三组:白白白花 花花白白

  滴滴滴答 答答滴滴

  脚脚脚手 手手脚脚(跺脚拍手)

  第四组:白花白花 白花花花

  轰隆轰隆 轰隆隆隆

  左右左右 左右右右(跺左右脚)

  4.猜一猜,花卡片和白卡片还有几种玩法――用打击乐。

  幼儿自选乐器坐在相应的小椅子上,师生协商哪一类乐器打哪一条节奏卡片。将4类乐器卡片贴在相应的节奏卡片旁。此时花卡片代表空拍。

  (1)放《铃儿响叮当》音乐一段,各组幼儿敲打击乐,教师指挥。各组可调换节奏卡片。

  (2)教师提建议:4类乐器和4种节奏一起打,每1组请1名幼儿指挥,放《铃儿响叮当》音乐,练习一两遍。

  如果4类乐器合在一起打,幼儿掌握不了,也可以两类乐器打一种节奏卡片,另两类乐器打另一种节奏卡片。

  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花卡片代表一种乐器,白卡片代表一种乐器,为乐器配伴奏或进行多声部合奏。

教学建议

  本次活动开始部分选用节奏鲜明的世界名曲《老友进行曲》,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稳定的节奏,也可以选用《拉德茨基进行曲》。《铃儿响叮当》是幼儿熟悉的乐曲,欢快活泼,适合进行打击乐伴奏。如果想让幼儿接触一些民间音乐,也可以选用《喜洋洋》等乐曲。另外,教师应在今后的延伸活动中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卡片玩法及乐器的伴奏方法,逐渐增加难度,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音乐能力。

《花》大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活动准备: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 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习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活动名称: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运用不同打击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乐曲图谱一张,乐器人手一个,乐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跟随老师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2、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动作。

  3、探索用打击乐器配乐

  (1)“螃蟹、小鱼都吹起了泡泡,小乐器们也要来为它们伴奏。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吗?”让幼儿自由试试各种乐器的使用的方法、音色。

  (2)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方法,让大家倾听音色,并引导幼儿选择音色、音量合适的使用方法。

  (2)出示图谱,选出幼儿创编的其中三种乐器使用方法,引导幼儿用哪种乐器怎样使用比较合适,根据幼儿讲述老师贴上相应小图片。

  (3)幼儿看图谱和老师指挥进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导幼儿改变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挥演奏。

  (5)注意倾听,提出力度要求。引导幼儿根据力度要求,选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进行完整的演奏。 先进行复习,让孩子回忆昨天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我又把几个衔接的地方强调了一下。

  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乐曲的拍子,但是有时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缺乏联系吧,等熟练以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

活动反思:在第一教时时,我们已经熟悉了乐曲,并能根据音乐的曲段进行身体动作。在第二教时,我们要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虽然乐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乐器演奏,孩子还是显的无所适从,只是拿着乐器非常兴奋。我想,要进行打击乐,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图谱,但课程上的图谱我觉得还不够清楚和实用,我得自己重新设计一张既美观又清楚的图谱。

  应该怎么样设计呢,我不禁犯难了。这时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给了我灵感,或许可以把这三种水果分别来代替这三种乐器,并在图谱上画出来,这样一来,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组的水果就知道该他们演奏了。心动马上行动,我先画好图谱,然后再在节奏下面画好各种乐器所代表的水果。OK了,我想,这下孩子在活动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进行演奏了。

  活动马上开始了,在复习完前一教时的内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苹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乐课上,老师拿出水果来干什么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苹果队’、‘橘子队’、‘香蕉队’,让三队小朋友分别拿好三种乐器。“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边说边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图谱”,看到这张特殊了图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在进行分组练习后,就尝试着完整演奏,效果还真不错。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兴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标也更轻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动后,我想,其实每个活动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设计修改,认真的去组织,那么我相信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学,也会学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