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艺术设计教案

时间:2021-08-31

高二艺术设计教案

  设计是所有艺术的基础。艺术家及建筑师瓦萨利曾经说过:设计是基础,是所有手艺、绘画、舞蹈、雕刻、书写的基础——设计是所有艺术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艺术设计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三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课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较为重要的一节课程,在学生刚进入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个深入课,从本节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问题。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均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美术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现学生的知识含量对于刚刚接触的美术鉴赏课程的了解还很薄弱,在前两节课程中教师已经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概念的掌握,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试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更全面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感受作品中的趣味性以及了解历史状况,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每一幅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通过绘画,可以让学生更直白的欣赏作品的不同价值,在学生的成长中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其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典型性)的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陶冶法

  (设计意图: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大家通过讨论、分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激发审美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领会绘画带给生活的魅力带给学习的快乐。)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教案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幻灯片播放图片,R·皮尔斯坦的照相写实主义作品,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设问: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大家互相询问、分析。

  教师设问:教师给出答案。(学生惊叹)也许大部分同学不会想到,原来绘画可以如此逼真的表现事物。那我请大家分析一下,上面的作品使用什么样的绘画门类将事物如实的表现出来,你能想象出画家还借用哪些手段来帮助他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学生讨论发言:(从教材中寻找参考答案,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发言。)

  教师补充:上面的作品使用油画的工具表现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油画这种材料在表现写实性作品时,表现力是如此的强大。当然不否认画家可能借助照相机和投影仪等一些科技手段来辅助完成作品,使作品达到如此高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环节二:幻灯片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眼前一亮。 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照相写实主义作品产生的震撼效果,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再结合课本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中展示的具有动态效果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惊叹具象绘画的艺术特点。)

  (二)新课教授,进一步讲解。

  环节一:教师通过刚刚播放的视频讲述清明上河图,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视频中的内容总结相关的内容,包括人物、时节、地点、内容等,让学生分析。 教师提问: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讲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课本)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预习课本)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

  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教科书及之前的预习)

  教师补充: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清明上河图》和《委拉斯凯兹》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总结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课件展示:1、真实性和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情节性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课程安排很紧凑,通过绘画作品欣赏的对比性,学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且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了拓展,但是在

  课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很难突破,下一节的课程要以难点为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绘画语言。

【高二艺术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1.高二作文教案

2.高二足球教案全集

3.高二物理单摆的教案

4.高二《劝学》的教案

5.高二语文《师说》教案

6.高二快速跑教案

7.高二 项脊轩志教案

8.高二册语文《边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