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介绍

时间:2021-08-31

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介绍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研究表明: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边是左手,右边是右手。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区分则要晚些,其中对左和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所以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在本册。

  2.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提供丰富的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确定至少有三种形式:

  (1)以自身为中心的确定。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

  (2)以自然标志物为中心的确定。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柜子的上面.

  (3)以抽象的形式的确定。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来进行。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亲自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像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以此确定其左右。因此,教材以前两种形式为主,创设了适合学生操作的情境,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介绍】相关文章:

1.第六单元方向和位置教案

2.第一单元《春天》教案

3.第一单元作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4.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5.位置与方向教学教案

6.《位置》教案设计

7.高一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8.识字学词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