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落日的幻觉》教案

  1、说清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体会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觉小游戏:

  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学生思考:图一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二、初读感知。

  1、积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3、字词积累。

  蕴含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坠落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三、学习新课。

  1、明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明白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

  2、赏幻觉。

  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落日的景象?

  3、析幻觉

  仔细研读4567自然段,找出日落的幻觉产生的原因,填在下列表格中。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像这篇文章,先写落日的幻觉,再阐释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说明顺序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4、品语言。

  请大家速读课文,可以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或准确严密的语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味这些句子或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删除法:删除这个词语或句子,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体味表达效果的变化。

  1.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该句能否删去一般来讲,为什么?)

  不能删去,一般是指通常情况,“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暴雨后,空气非常清新,烟尘就少),这样说明则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如果删去的话,就变为“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显然这样太绝对太肯定,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2. 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该句能否删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此句运用比喻说明,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如果删去,则不能写出落日的具体形状,语言也显得平淡无味,所以不可删去。

  根据教学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替换法,品味语言表达效果。(适合各类文章)

  替换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1.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句中的“无不”改为“都”,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无不是双重否定,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换。

  2.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句中的“可惜”改为“但”,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仅有转折的意味,而且带有感情色彩,让人深感遗憾这种紫光不多见,而但字则无此感情色彩,仅仅表示转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换。

  5、悟幻觉。

  由落日的幻觉,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本文介绍了落日的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

  四、拓展延伸。

  课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现象及原理后就结束了,看起来结构似乎并不完整,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感悟,尝试着给课文加上一个结尾。

  五、课外作业。

  课文没有交待“落日变大”的原因,请你根据你所了解的课外知识,利用所学的课文

  知识补写其原因。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认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被幻觉所迷惑。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如果生活没有了幻觉,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暗淡无光。所以,我们既要不被虚幻得表象所迷惑,又要充分享受虚幻带给我们的美丽景象。在美丽中快乐,永远做一个幸福的人。